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19
单项选择题
1.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C)
A. 观察力
B. 记忆力
C. 思维力
D. 想象力
解析:所谓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2.(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D)
A. 教学水平
B. 教学大纲
C. 教材
D. 课程表
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3.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C)
A. 教学规律
B. 教学规则
C. 教学原则
D. 教学细则
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法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启发,他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这种苏格拉底方法被称为“产婆术”。因此,“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
5.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D)
A. 启发性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曹老师通过举祖冲之的例子,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正是遵循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6.读书指导法是一种( )的方法。(D)
A. 以直观感知为主
B. 以引导探究为主
C. 以实际训练为主
D. 以语言传递为主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都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7.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D)
A. 实验法
B. 演示法
C. 读书指导法
D. 实习作业法
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的方法。实习作业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独立性、创造性。
8.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D)
A. 挫折现象
B. 回退现象
C. 抑制现象
D. 高原现象
解析:“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9.采用性格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量,他们在一个月后的结果与六个月前和三个月前的得分大致相等,这表明测验的( )较高。(B)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相关度
解析:信度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如果他们这次测量得到的结果与六个月前、三个月前的结果基本相当,那么我们就认为测验的信度较高。
10.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现有知识和方法一时亦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悬念而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D)
A. 直接导入
B. 练习导入
C. 事例导入
D. 悬念导入
解析: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
11.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说明问题的( )影响问题解决。(C)
A. 难度
B. 与现实的紧密度
C. 类型
D. 呈现方式
解析:问题的特征影响问题的解决。特征主要包括类型和呈现方式。题干表述的是问题类型不同造成的影响。
12.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 )。(C)
A. 形象思维
B. 发散思维
C. 聚合思维
D. 直觉思维
解析:题干是对聚合思维的解释。
13.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C)
A. 洛克
B. 杜威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解析: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4.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B)
A. 导向功能
B. 激活功能
C. 强化功能
D. 调节与维持功能
解析:学习动机的激活功能是指学习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一学习行为。学习动机是引起某种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对学习行为起着始动作用。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激活功能。
15.最重要、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B)
A. 学习兴趣与教师期待
B. 学习兴趣和远大理想
C. 教师期待和远大理想
D. 教师期待和家长期待
解析:学习兴趣和远大理想都属于内部动机,教师期待和家长期待都是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更有持久性,效果也优于外部动机。
16.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B)
A. 能力归因
B. 努力归因<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90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