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27
单项选择题
1.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较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 )。(D)
A.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解析:材料说明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D)
A. 符号记忆
B. 抽象记忆
C. 命题记忆
D. 形象记忆
解析:小学生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思维还不够深刻,所以他们的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
3.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D)
A. 最近发展期
B. 生长高峰期
C. 心理断乳期
D. 发展关键期
解析:印度“狼孩”事例是错过发展关键期训练效果降低甚至无法补偿的最好证明。
4.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B)
A. 尝试与顿悟
B. 同化与顺应
C. 平衡与守恒
D. 刺激与反应
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适应环境,达到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5.某儿童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是以命题的形式进行的,并已接近成人水平,则该儿童处于( )。(D)
A. 感知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处于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6.学生对背诵枯燥乏味的英文单词没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帮助考研或涉猎更多的外文资料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会引起和维持其学习外语的( )。(C)
A. 无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 有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解析: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参与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有:第一,加强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第二,合理的组织活动。第三,用坚强的意志和干扰做斗争。题干中的注意类型属于有意注意。
7.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C)
A. 短时记忆
B. 长时记忆
C. 感觉记忆
D. 永久记忆
解析: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头脑中只保留一瞬时间并未被主体注意的记忆。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约为0.25~2秒。
8.( )不属于智力的群体差异表现。(D)
A. 性别差异
B. 年龄差异
C. 种族差异
D. 水平差异
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9.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所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C)
A. 自觉性
B. 自制性
C. 果断性
D. 坚韧性
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10.成为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同一性的基础,也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基础的是( )。(A)
A. 基本的信任感
B. 自主感
C. 主动感
D. 勤奋感
解析:儿童最初发展的任务就是培养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即信任感。
11.桑代克认为,学习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联结,因此他的学习理论称为( )。(B)
A. 顿悟说
B. 试误说
C. 刺激
D. 自我反省
解析: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
12.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这种做法符合( )。(D)
A. 负强化原则
B. 替代强化原则
C. 自我强化原则
D. 普雷马克原则
解析:普雷马克原则是行为主义学派的术语,其含义是“更有可能发生的活动可以用来强化不太可能发生的活动”,即高概率事件可以作为低概率事件的强化物。简言之,普雷马克原则就是用孩子喜欢干的事情作为一种强化手段,刺激孩子做出他们本身不喜欢但却是父母希望他们做出的行为。妈妈将“看动画片”作为奖励措施,促使小华尽快完成作业,就是运用了普雷马克原则。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B)
A. 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解析: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和布鲁纳的早期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有时为了便于理解知识,学习者也会利用表格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D)
A. 精细加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复述策略
D. 组织策略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等。利用表格是为了理清关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是一种组织策略。
15.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19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