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24
单项选择题
1.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看,属于外铄论的学者是( )。(A)
A. 洛克
B. 格赛尔
C. 孟子
D. 威尔逊
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有的认为是需要改造的,如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就持这样的观点。有的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典型的代表。
2.童年期是生理发展( )的时期。(C)
A. 相对稳定与不平衡
B. 变化与不平衡
C. 相对稳定与平衡
D. 变化与平衡
解析:人的一生中有两次快速生长期:一是婴儿期,二是青春期。其他时期都相对平稳,童年期也相对稳定与平衡。
3.“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D)
A. 差异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机,事后补救也难以成功。《学记》中的这句话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A. 阶段性
B. 互补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的心理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顺序性,但各种心理功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及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则因人而异。所以,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表达。
5.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D)
A. 多维思维
B. 思维的可逆性
C. 具体逻辑推理
D. 守恒观念形成
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形成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6.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A)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解析: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划重点就是利用知觉选择性的一种做法。
7.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2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影响运动员成绩,原因在于( )。(C)
A. 注意的选择性
B. 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起伏
D. 注意的指向性
解析: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或减弱。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如果间隔时间太长,人的注意就会动摇。
8.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A)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整体型
D. 系列型
解析: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的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9.许多学生上课时,既想玩手机,又想专心听课。这种内心冲突属于( )。(A)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解析:双趋式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玩手机和专心听课都是学生想满足的目标,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所以产生双趋式冲突。
10.“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C)
A. 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 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 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D. 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解析:“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而勤奋、懒散等属于性格特征。因此,“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11.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A. 并不重要的时期
B. 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 没有效果的时期
D. 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解析: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12.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A)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
解析: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叫正强化。如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
1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
A. 有意义接受学习
B. 有意义发现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探究学习
解析: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4.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的记忆法属于( )。(B)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解析: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先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再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最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位置记忆法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15.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于( )。(D)
A. 元认知计划
B. 元认知监视
C. 元认知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889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