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模拟试卷22
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D)
A. 孔子
B. 许慎
C. 朱熹
D. 孟子
解析:我国最早提出“教育”一词是在《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因此,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2.“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A)
A.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 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 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 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解析:“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说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实践活动”,A项更为全面、准确。使人得以生存、传递社会经验、保存人类文明属于“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内容。
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A. 四书五经
B. 六艺
C. 自然科学
D. 生产技能
解析: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主要是西周时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D)
A. 中国
B. 印度
C. 希腊
D. 埃及
解析: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限,比较受到尊重,“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A)
A. 培养人才
B. 传播思想
C. 丰富知识
D. 发展科技
解析: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6.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 )。(D)
A. 传递功能
B. 创造功能
C. 更新功能
D. 传播功能
解析:通过开办孔子学院,向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说明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
7.形成中国教育学雏形的著作是( )。(A)
A. 《学记》
B. 《大学》
C. 《师说》
D. 《颜氏家训》
解析: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它被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8.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 )。(C)
A. 因材施教
B. 遵循自然
C. 教学做合一
D. 官能训练
解析:陶行知宣传生活教育,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主张。
9.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
A. 夸美纽斯
B. 赞可夫
C. 苏霍姆林斯基
D. 杜威
解析: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0.在近代教育史上,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B)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解析:1835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1.只有经历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B)
A. 加里宁
B. 马卡连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解析: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指出教育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只有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进行教育,才能完成培养集体主义者的任务。
12.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D)
A. 剩余价值学说
B. 资本和商品学说
C. 劳动学说
D.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3.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从教育目的的理论来看,这属于( )。(D)
A. 宗教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个人本位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解析:教育无目的论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杜威曾经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1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A. 素质教育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B. 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C. 素质教育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5.“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A)
A. 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 制度化教育阶段
C. 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 学校萌芽阶段
解析:前制度教育始于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的对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72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