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9
单项选择题
1.(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B)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卢梭
D. 亚里士多德
解析:瑞士的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对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及教育学的诞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证教育的教育家是( )。(B)
A. 卢梭
B. 斯宾塞
C. 裴斯泰洛齐
D. 赫尔巴特
解析:斯宾塞著有《教育论》,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认为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最有价值,其次是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其他的知识价值次第下降。在教学方法方面,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3.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C)
A. 知识水平
B. 能力水平
C. 学习状况
D. 心理状况
解析: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一般采用教师自编测验的方式。
4.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C)
A. 适应
B. 对比
C. 联觉
D. 综合
解析: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彩色最容易引起联觉,如红、橙、黄会引起温暖的感觉,青色和蓝色又给人寒冷的感觉。题干中,小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觉得很冷,也是联觉的一种表现。
5.教学应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提出的。(C)
A. 皮亚杰
B. 布鲁纳
C. 维果斯基
D. 埃里克森
解析: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教育结构变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B)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
C. 科学技术
D. 文化
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7.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 )。(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媒体
D. 教学主体
解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D)
A. 情感陶冶法
B. 实际锻炼法
C. 说服教育法
D. 榜样示范法
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们下面走来走去,就走出了一条小路。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而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寓意相符,故本题选D。
9.“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 )对教育的要求。(D)
A. 顺序性
B. 不均衡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由于每个个体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方法和手段。故本题选D。
10.《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和利用,该课程属于( )。(A)
A. 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 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 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 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11.如果要看一个学生学业测验的测评数据和解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多高,主要是看这个测验的( )。(A)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解析: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学生学业测验的效度则主要考虑,测验是否真正测量了所构想的知识技能,测评数据和解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等。故本题选A。
12.认为“教师的角色就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D)
A. 忠实取向
B. 相互适应取向
C. 主体取向
D. 课程创生取向
解析:根据很多美国课程学者的归纳,课程实施主要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
13.某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学的生字“站”,并且告诉学生,右边的“占”正好是今天要学的生字“钻”的右边部分,于是学生再学“钻”这个字的时候就容易多了,这位教师运用了( )原则来进行教学。(C)
A. 直观性
B. 巩固性
C. 循序渐进
D. 理论联系实际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指的是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题干中先让学生熟悉之前学习者涉及的“占”字,在此基础上再学习“钻”字正符合学科的内在逻辑也顺应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顺序。
14.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
A.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 目标一致的原则
C. 可接受性原则
D. 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解析:班级组织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班集体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共同体,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故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78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