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80
单项选择题
1.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B)
A. 康德
B. 裴斯泰洛齐
C. 洛克
D. 夸美纽斯
解析:
2.某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引发学生内心价值思考,发展学生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该学校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C)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教育法
C. 角色扮演法
D. 品德评价法
解析:角色扮演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或自我设计下,通过显性的实践活动或者非显性的心理活动进行换位思考,扮演别人的角色,感受他人与自己的相同或不同感受,以达到相互理解的德育方法。题干所述属于角色扮演法。
3.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遗忘现象被称为( )。(D)
A. 消退说
B. 干扰说
C. 压抑说
D. 提取失败说
解析: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题干描述就是提取失败说的现象。
4.下列不属于自我调控系统的是( )。(D)
A. 自我认知
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
D. 自我分析
解析:自我调控系统也称自我意识,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5.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 )。(C)
A. 分析问题
B. 提出假设
C. 发现问题
D. 检验假设
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所以本题选C。
6.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B)
A. 自我教育法
B. 说服教育法
C. 情感陶冶法
D. 实际锻炼法
解析:德育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等。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运用的正是说服教育法。故本题选B。
7.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B)
A. 班杜拉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解析:题干所述的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一错误的过程(试误)。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故本题选B。
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所遵循的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 )。(A)
A.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这正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体现。
9.( )认为课程评价是将课程计划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A)
A. 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
B. 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
C. 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D. 效果取向的课程评价
解析:“教育评价之父”泰勒及其学生布卢姆等人提出了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他们认为课程评价是将课程计划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在这里,预定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它追求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因而,这种取向的评价的基本方法论就是量化研究方法,并常常将预定目标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陈述。
10.下列哪一项会影响测验区分度的测验指标?( )(D)
A. 实用性
B. 效度
C. 信度
D. 难度
解析:测验的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差距。
11.我国新课程改革要以( )为指导。(A)
A.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
B. 素质教育思想
C.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思想
D.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思想
解析:新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2.在课改中提出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 )。(D)
A. 甄别适合培养的学生
B. 选拔适合教的学生
C. 促进学生成绩提高
D. 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解析:
13.成员已有共同目标的活动,但活动还只有个人意义的群体是( )。(B)
A. 松散群体
B. 联合群体
C. 非正式群体
D. 集体
解析:题干是对联合群体的解释。联合群体是指处于群体发展水平的中间层次。这种群体的特征是,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活动,有一定的公务和个人间的接触,但是成员也可以拒绝承担群体任务。故选B。
14.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而他们( )。(B)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D. 学习不受教师影响
解析:
15.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B)
A. 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 教育形态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06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