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多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
多项选择题
1.商业信用是指商品购销活动中所发生的信用形式。利用商业信用筹资的主要形式有( )。(C,D,E)
A. 银行借款
B. 发行债券
C. 应付账款
D. 应付票据
E. 预收货款
解析:利用商业信用筹资,主要形式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贷款等。
2.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所有权总成本最低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所有权总成本中的作业成本包括( )。(B,C,D)
A. 运输成本
B. 仓储成本
C. 操作成本
D. 维修成本
E. 检验成本
解析:总成本应包括:取得成本、作业成本和运转成本等。
取得成本包括:开发成本(如寻求、查访、评选供应商的支出和订单处理费用等);采购商品价格(即购入商品的成本);运输成本(如果从国外采购,供应商以FOB报价,采购商除支付运费外,还需支付保险费);检验成本(即对商品检验时支付的费用)。
作业成本包括;仓储成本(如租用仓库的租金、自有仓库的管理人员工资、仓储设备的折旧等),操作成本(如装卸、搬运的费用等)。
运转成本包括;维修费(如电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费用等)和能耗(如电器、设备的耗电量等)。
3.库存的弊端之一表现为掩盖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如( )。(A,B,C,E)
A. 生产不均衡
B. 计划不周
C. 质量不稳定
D. 金融危机
E. 工人操作不熟练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库存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占用企业大量资金,通常情况下,库存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为20%~40%,库存管理不当会形成大量资金的沉淀。
(2)增加了企业的商品成本与管理成本,库存材料的成本增加直接增加了商品成本,而相关库存设备、管理人员的增加也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3)掩盖了企业中众多的管理问题,如计划不周、采购不力、生产不均衡、商品质量不稳定及市场销售不力、员工技术不熟练等情况。
4.面谈法是工作分析的方法之一,面谈的核心内容有( )。(A,D,E)
A. 工作性质
B. 工作内容
C. 工作目标
D. 工作范围
E. 工作责任
解析:面谈的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和工作责任,但核心内容是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和工作责任。
5.下列投资决策的分析评价方法中,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有( )。(A,B,D)
A. 净现值法
B. 现值指数法
C. 投资回收期法
D. 内含报酬率法
E. 会计收益率法
解析:投资方案评价时使用的指标分为贴现指标和非贴现指标。贴现指标是指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非贴现指标是指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把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看成是等效的,在选择方案时起辅助作用,主要包括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
6.负债筹资是指通过负债筹集资金,下列属于企业负债筹资方式的有( )。(A,D,E)
A. 发行债券
B. 发行股票
C. 发放股利
D. 银行借款
E. 商业信用
解析:负债筹资是指通过负债筹集资金,它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只靠自有资本,而绝对不运用负债就能满足资金需要的。负债筹资是与普通股筹资不同的筹资方式。与后者相比,负债筹资的特点表现为: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到期偿还;不论企业经营效果好坏,需固定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的固定负担;但资本成本一般较普通股筹资低,且不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负债筹资的方式主要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
7.三次产业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产业的( )。(A,D)
A. 关联性
B. 竞争性
C. 风险性
D. 递进性
E. 主导性
解析:依据产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原理,可以将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8.下列人员招聘方式中,属于外部招聘的方式有( )。(BCD)
A. 张贴布告招聘
B. 通过人才招聘会招聘
C. 委托猎头公司招聘
D. 安置退役军人
E. 利用档案信息招聘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人员招聘。AE属于内部招聘。
9.在国际贸易的商品各种检验方式中,对卖方不利的检验方式有( )。(CD)
A. 产地检验
B. 装运港(地)检验
C. 目的港(地)检验
D. 买方营业处所检验
E. 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检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商品检验。AB属于在出口国检验,对买方不利;CD属于在进口国检验,对卖方不利。E是被广泛采用的检验方法。`
10.仓储保管合同中,保管人的责任有( )。(A,B)
A. 保证仓储物完整无损
B. 妥善保管仓储物
C. 按照合同约定包装仓储物
D. 按期提取仓储物
E. 提供有关仓储物验收的资料
解析:仓储合同中,保管人的责任有:①保证仓储物完整无损;②妥善保管仓储物;③及时通知的责任。
11.适合采用直接分销渠道的产品包括( )。(C,D)
A. 建筑材料
B. 商用软件
C. 易腐烂的产品
D. 顾客定制的机器设备
E. 标准化产品
解析:商品的易腐性和易毁性以及商品的标准性与专业性都是影响商品流通渠道选择的具体因素。一般而言,通用的、标准的商品,因具有明确统一的规格和质量,可用间接式销售;而专用商品,例如专用设备,一般用直接式销售;如果商品的有效期短或容易腐坏,如牛奶、蔬菜等,应采取较短的流通渠道,以求尽快地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ABE三项均属于通用的商品,宜选择间接销售渠道。
12.商品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 )特征。(A,B,E)
A. 延展性
B. 独特性
C. 可分离性
D. 模仿性
E. 动态性
解析: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包括:①用户价值;②延展性;③独特性;④动态性;⑤局部优势性;⑥不可分离性;⑦不易模仿性。
13.商品流通企业在决策方案选定以后,为确保决策方案的顺利实施,应做好的主要工作有( )。(A,B,C,D)
A. 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B. 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
C. 推行目标管理
D.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
E. 拟定选择方案的标准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在决策方案选定以后,决策过程并未结束,还要制订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决策方案的顺利实施。为此,应做好四项工作:①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实施决策方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即把决策方案具体化,详细说明实施的时间、范围、步骤、方法等;③推行目标管理,使每个部门、班组和个人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④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即为了及时收集决策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与预定的决策目标对比,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及时采取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626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