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美学 > 全国自考美学(简答题)模拟试卷2

全国自考美学(简答题)模拟试卷2

本单篇文档共8330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文史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美学 章节练习 3041人下载
价格: 免费 原价:¥8.00
收藏
  • 资源介绍
手机端访问

全国自考美学(简答题)模拟试卷2

美学-简答题

1.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什么?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其包括四个方面:

①艺术美,比如唐诗宋词的美;

②自然美,比如高山大川的美;

③科技美,比如细胞结构的美;

④日常生活中的美,比如服饰的美。

解析: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面对的物质的自然现象,而是与人的生命感受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也不同于社会科学面对的客观物化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即审美现象。而这些,都是属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围。

(2)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侧重一种冷静的、理智的、客观的态度,而美学则要求研究者更多的介入、参与、体察甚至投入。这也是人文学科的特点。

解析:

3.为何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1)首先,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讲,审美有助于个体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工业对人的异化,使得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其次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解析:

4.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解析:

5.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1)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解析:

6.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

解析:

7.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1)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

(2)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3)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

(4)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5)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解析:

8.审美形态的特征是什么?

(1)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审美形态的生成性也就是广义的美的生成性,是关于美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总规律的一个缩影。

(2)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从表面上看,往往只是特定的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但在这种体裁和风格的背后,实际上潜藏着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导致了审美形态的贯通性。

(3)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审美形态就是以一定的存在形式和审美风格为特征,以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为底蕴,以审美情趣贯彻其中的有机整体。

(4)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掌握审美形态的二重性特点,可以避免以西统中,或以中排西的简单化做法,从而在审美形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极对立中保持必要的张力。

解析:

9.试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审美形态与语言密切相关。首先,中国文字表意,高度重视词汇;西方文字表音,高度重视语法;其次,由此引发的审美形态的区别是中国文字长于抒情.具有诗性。西方文字长于叙事和论证,具有逻辑性。

解析:

10.崇高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1)崇高的内涵包括:①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②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③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

(2)崇高的特征是: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解析:

1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乃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解析:

12.如何理解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和喜剧?

悲剧和喜剧是作为人生存在而存在的:

(1)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的存在并不限于艺术领域,而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历史现象。

(2)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存在论的角度来看,悲剧与喜剧可以说是人生的两种存在状态。

(3)悲剧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33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0000000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