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法学类(劳动法)模拟试卷16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劳动合同法》于__________通过,并于__________起施行。 ( )(C)
A. 2010年10月28日;2011年7月1日
B. 2007年12月29日;2008年5月1日
C. 2007年6月29日;2008年1月1日
D. 1974年7月5日;1975年1月1日
解析:我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以下不属于基本工资的特点是 ( )(C)
A. 等级性
B. 基准性
C. 浮动性
D. 常规性
解析:基本工资的主要特点是:(1)常规性。基本工资所对应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和正常条件下所完成的恒常劳动或定额劳动。(2)固定性。劳动者所享有的基本工资标准,在一定期限内一般固定不变或者说不具有浮动性。(3)主干性。基本工资构成劳动者所得全部工资额中的主干部分,亦即占全部工资额的较大比重。(4)基准性。基本工资往往是计算和确定其他工资收入(如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待遇(如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费的计算)的标准。(5)等级性。基本工资体现了不同劳动者劳动质量、技能水平、岗位条件等多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等级差别。
3.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所应承担的义务,也就是 ( )(B)
A. 社会依法享有的权利
B.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的权利
C. 其他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D. 国家依法享有的权利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一方的权利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也是另一方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就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尽的义务;而劳动者应当承担的义务,也就是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
4.对个人和家庭来讲,保障劳动者实现其生存权的根本途径是 ( )(D)
A. 国家政策
B. 商业保险
C. 社会保险
D. 就业
解析:就业是保障劳动者实现生存权的根本途径。
5.我国《劳动法》第71条规定,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 ( )(D)
A. 社会承受能力和科技水平相适应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解析:我国《劳动法》第7l条规定了“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6.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 ____________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 )(B)
A. 2年
B. 1年
C. 6个月
D. 3个月
解析:《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7.下列关于劳动保障监察地域管辖的表述,正确的是 ( )(C)
A. 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南用人单位用工所存地的县级或不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B. 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或不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C. 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D. 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或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解析:《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13条第1款规定,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8.有关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A. 建议书不需要会员国批准
B. 建议书作为会员国制定法律的参考
C.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D. 公约对全体会员国具有约束力
解析: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是国际劳动立法的最主要形式。国际劳工公约对批准其成员国具有约束力,而建议书则仅供成员国立法时或采取其他措施时参考,不需要批准。
9.以下关于社会保险制度有关规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 )(D)
A. 只要失业前参加了失业保险,失业人员就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B. 企业职工因工负伤,用人单位不得解除与该职工的劳动合同
C. 在我国,除了基本社会保险外,用人单位必须为本单位劳动者建立单位补充保险
D.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才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企业职工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可以为本单位职工购买补充保险。
10.下列不属于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的是 ( )(C)
A.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B. 因解除合同发生的争议
C. 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D. 因工作时间发生的争议
解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该法:(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闪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11.《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该强度是( )(C)
A. 高强度
B. 四级
C. 三级
D. 二级
解析:女职工孕期保护是指对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的各种保护。我国《劳动法》第61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劳动强度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12.有关社会保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C)
A. 社会保险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经济生活的安定和身心健康
B.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制度实际上起源于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
C.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一样,属于社会保障体系
D. 社会保险是人类社会应对工业化、城市化所导致人类生存基础发生根本变化后出现的社会问题的产物
解析: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但商业保险是一种市场化运作的保险方式,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13.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 ( )(D)
A. 16小时
B. 2日
C. 1日半
D. 1日
解析:《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14.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应当自受理协调处理申请之日起_________内结束协调处理工作。 ( )(C)
A. 60日
B. 45日
C. 30日
D. 20日
解析: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应当自受理协调处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结束协调处理工作。期满未结束的,可以适当延长协调期限,但延长期不得超过15日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065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