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 全国自考教育类(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试卷6

全国自考教育类(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试卷6

本单篇文档共8869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教育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模拟试卷 3502人下载
价格: 1.60 原价:¥9.00
收藏

全国自考教育类(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试卷6

单项选择题

1.自我开放属于心理辅导的操作技术中的 ( )(B)

A. 倾听的技术

B. 影响的技术

C. 观察的技术

D. 评估的技术

解析:影响的技术包括指导、解释、自我开放和影响性摘要等。

2.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中奉行现实原则的是 ( )(C)

A. 本我

B. 超我

C. 自我

D. 原我

解析: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人格的基本结构,是人格中的一个永存成分,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是通过与现实外在环境的接触,通过后天的学习由本我发展而来的,它奉行“现实原则”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对外界的调节功能是感知外界刺激,了解周围环境,并将经验消化、储存。

3.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者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 ( )(D)

A. 象征化

B. 移置

C. 投射

D. 变形

解析:变形,即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4.最先提出“行为治疗”概念的是 ( )(A)

A. 斯金纳

B. 班杜拉

C. 拉斯

D. 华生

解析: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实验和华生等人的儿童强迫性恐怖症实验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行为转变法,1954年斯金纳首先提出“行为治疗”的概念。

5.不适用于水准较高、渴望高度成长的来访者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 )(B)

A. 精神分析法

B. 行为转变法

C. 个人中心法

D. 认知重建法

解析:行为转变法是不适用于水准较高,渴望高度成长的来访者;只治标不治本,难以改变行为深层问题;使来访者成为被操纵、控制的对象;辅导员只顾及来访者的细枝末节问题,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6.有的学生把苦闷和痛苦统统写在纸上,写完后不管是不是拿给老师看,总感到内心轻松多了。这是 ( )(B)

A. 自我催眠

B. 合理宣泄法

C. 自主训练法

D. 呼吸调节法

解析:合理宣泄法的间接宣泄是不把发泄的对象指向引发情绪的人或事物,而通过间接途径使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7.对于不良个性引起的对抗行为,一般采用的调整方法中不包括 ( )(D)

A. 纠正不良认知

B. 自尊要恰到好处

C. 行为重朔

D. 改变其所处环境

解析:对不良个性引起的对抗行为,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1)纠正不良认知;

(2)自尊要恰到好处;

(3)行为重塑。

8.“感到精神疲乏,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进度减慢甚至停滞”,具有上述症状和表现的学习卫生问题被称为 ( )(C)

A. 注意力分散

B. 意志薄弱

C. 学习疲劳

D. 学习方法不当

解析:学习疲劳的表现:感到精神疲乏,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进度减慢甚至停滞。

9.下列治疗技术中不属于认知重建法的是 ( )(C)

A. 三栏目技术

B.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

C. 放松法

D.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解析:认知重建法的具体方法有:三栏目技术、自我指导训练、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合理情绪自助表等。

10.小刚学习用功时,他的妈妈就不再数落他,使他更加努力,这属于行为强化法的( )(B)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解析: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

11.两难问题法有其适用的教育内容,其中包括 ( )(C)

A. 智力训练

B. 学习态度

C. 品德形成

D. 人际交往

解析:两难问题法适合于不同年级学生。教育内容适用于中小学生个性塑造和品德形成等。

12.“一个人应该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这种不良认知是 ( )(D)

A. 走极端

B. 绝对化

C. 虚拟陈述

D. 追求完美

解析:追求完美的症状表现:认为“一个人应该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

13.研究表明,小学生道德感发展的转折期是 ( )(A)

A. 三年级

B. 四年级

C. 五年级

D. 六年级

解析: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水平,总的来看较狭隘、模糊,他们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但也呈现着不断发展的趋势,其发展特点为:

(1)道德感的评价标准由无原则向有原则发展;

(2)道德感的体验范围由小到大、由远到近;

(3)道德感的体验从浅显、冲动到深刻、稳定。研究表明,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感发展的转折期。

14.上课时有的学生总爱做点怪异的动作以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故意对此不予理睬,其做法是 ( )(D)

A. 负强化

B. 正强化

C. 惩罚

D. 冷处理

解析:冷处理就是当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时,不予理睬,使他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这种不良行为就可能消退。

15.初中生注意持续的时间一般保持在 ( )(B)

A. 20分钟左右

B. 40分钟左右

C. 50分钟左右

D. 60分钟左右

解析:初中生注意持续的时间一般能保持在40分钟左右,并随着年龄增长,注意稳定性水平还会不断提高。

16.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外在表象为主要内容的记忆方法是 ( )(B)

A. 歌诀记忆法

B. 形象记忆法

C. 联想记忆法

D. 情感记忆法

解析:形象记忆法就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外在表象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17.小学生中座位临近、回家同路的同学开始建立起伙伴关系,这一特点表现在小学生群体形成的 ( )(B)

A. 独立期

B. 水平分化期

C. 垂直分化期

D. 部分集团形成期

解析:一般而言,小学生的群体形成有五个时期,其中的水平分化期表现为小学生中座位临近,回家同路的同学开始建立起伙伴关系。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大约处于这一阶段。

18.有些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这属于 ( )(B)

A. 癔症型人格障碍

B. 攻击型人格障碍

C.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 强迫型人格障碍

解析:攻击型人格障碍又称爆发型人格,其表现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和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

19.性冲动的辅导要点之一是 ( )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86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教育类(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试卷6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