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26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26

本单篇文档共24689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模拟试卷 2277人下载
价格: 0.60 原价:¥9.00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26

单项选择题

1.甲某(男)深夜遇到一单身女子乙,遂起歹意将乙强奸,事后怕乙报案欲杀人灭口,乙苦苦哀求说“我不会报警”,甲将乙放走。甲某的行为属于(   )。(2)

A. 故意杀人罪(中止)

B. 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中止)

C. 强奸罪

D. 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

解析:强奸后为灭口而杀人的,属于数罪。 甲某在实施杀人灭口的过程中,由于被害人哀求而停止,被害人的哀求不具有强制作用,属于罪犯的自动中止。

2.甲男与乙女长期通奸。甲为达到与乙结婚目的,与乙共同谋害其丈夫丙。甲提出由他提供毒药,由乙趁丙吃饭时,把毒药放入丙碗内,将丙毒死。乙虽然同意,并已把甲提供的毒药准备好,但她有一个6岁儿子,怕把儿子毒死,便未按约定的办法实施毒杀行为。后甲乙闹翻,乙便揭发了甲上述罪行。甲乙二人的行为是?(   )(4)

A. 甲是既遂,乙是中止

B. 甲是中止,乙是未遂

C. 甲是未遂,乙是中止

D. 甲乙都是中止

解析: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因其教唆并提供毒药杀人的行为已经实施完毕,从而进入了杀人的实行行为实施阶段;乙的行为是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因其自动且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应以犯罪中止论。

3.下列哪种情形是没收财产刑?(   )(8)

A. 甲某贩卖毒品1000克被当场查获,对其1000克毒品予以没收

B. 甲某是用自己的渔船组织偷越国(边)境,被法院予以没收

C. 甲某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非法利益400万元,法院予以没收

D. 甲某犯贪污罪,法院没收属于其个人所有的全部财产

解析:根据《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本题中ABC属于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工具、违禁品、违法所得的程序性没收。

4.某甲与某乙在2004年5月诈骗他人轿车一辆,价值23万元,销赃后得款10万元,二人平分。另据某甲交代,他曾经单独在1994年3月诈骗他人现金4000元,1999年2月诈骗他人现金4500元。在追究某甲的诈骗犯罪的刑事责任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4)

A. 5万元

B. 23.45万元

C. 23万元

D. 10万元

解析:甲某与乙共同诈骗轿车价值23万元,另外,单独在1994年诈骗4000元,在1999年诈骗4500元,诈骗的总额为23.85万,但是,前两次诈骗已过追诉时效,不算入犯罪金额。

5.走私分子赖某在驾驶大型货轮走私成品油的过程中,指使他人将登上货轮进行例行检查的海关缉私人员全部打落水中。对赖某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原则是(   )。(4)

A. 以走私罪进行处罚

B. 以妨害公务罪进行处罚

C. 按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进行数罪并罚

D. 走私行为和妨害公务行为构成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

解析:《刑法》第157条规定:武装掩护走私的,依照走私罪从重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6.甲为供自己吸食,从境外携带30克海洛因进入我国境内,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2)

A. 非法持有毒品罪

B. 走私毒品罪

C. 运输毒品罪

D. 一般违法

解析:《刑法》第347条规定了走私、运输毒品罪,是指违反毒品管理法规,走私、运输毒品的行为。行为人如果是因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而非法持有毒品的,就不能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而应认定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这四个行为之一,无论数量多少,无论目的与动机如何,都构成本罪。

7.伪证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   )。(8)

A. 证人

B. 鉴定人

C. 记录人

D. 辩护人

解析:《刑法》第305条规定了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1)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才能成为本罪主体。

  (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的侵犯对象,既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怀疑有罪而实际上是无罪的人。

  (3)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意图。

8.某甲开着一辆偷来的汽油罐车向正在驶来的一列客车冲去,某乙系值勤士兵见状用步枪将某甲击毙,油罐车翻下路边爆炸烧毁。某乙的行为是(   )。(1)

A. 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防卫过当

D. 避险过当

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9.按刑法规定,死刑的核准机关是(   )。(8)

A. 最高人民法院

B.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

C. 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

D.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

解析:死刑的核准权原则上都应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但实践中根据有关授权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将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这里“死刑”特指的是“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况,因为被判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核准权属于各高级人民法院,无须再上报。相关法律依据如下:《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10.甲性格孤僻,对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宿舍室友乙怀恨在心,一次两人因琐事发生口角,并打了起来,后被同学劝开。甲的脸被乙一拳打肿。甲在日记中写明“要报复,干掉乙,让乙从世界上彻底消失掉”,并写下了详尽的杀人计划。此后,甲无任何异常行为。两个月后,甲的日记本被乙偶然看到,乙报告了派出所。甲的行为(   )。(1)

A. 不构成犯罪

B. 不构成犯罪

C. 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

D. 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解析:甲只是犯意的自我表示,尚不构成犯罪预备。

11.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4)

A. 间接故意

B. 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解析:此题测试不同犯罪过失心理态度的认定。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468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26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