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39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39

本单篇文档共35717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模拟试卷 3801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8.80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39

单项选择题

1.某晚徐某在路上将一独行的女青年拦住,拖到无人处将其强奸。逃离现场时从受害人的自行车的车篮内窃取人民币200元。而受害人穿好衣服到公路另一侧取车时才发现被窃。对徐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4)

A. 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

B. 构成强奸罪和盗窃罪

C. 构成强奸罪

D. 构成强奸罪和抢夺罪

解析:张某离开强奸现场时,从被害人车篮里窃取现金时,被害人还在强奸现场,并不知道这一情况。被告人既没有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而是顺手牵羊,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将现金偷走的,符合盗窃的特征而不符合抢劫罪的特征。鉴于被告人盗窃财物的数额尚未达到较大,只属于盗窃行为,也不构成盗窃罪。

2.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负责入室拿赃物,丙负责提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1)

A. 复杂共同犯罪

B. 简单共同犯罪

C. 必要共同犯罪

D. 犯罪集团

解析: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起着不同作用,一些共同犯罪人没有实施某种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的行为。简单共同犯罪,各犯罪人都共同直接实行了某一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3.甲某(女)是某幼儿园教师,在上室外课时,见儿童乙一直追打儿童丙,甲数次训斥乙,乙仍然追打丙,甲恼怒中顺手将乙扯开,乙某打了个趔趄摔倒,头部恰好撞上石阶的破口锐角上,致使头破血流、因神经受压而死亡。甲某的行为(   )。(4)

A. 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B.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C.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D. 构成故意伤害罪,属于间接故意

解析:疏忽大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点在于行为人事先对于行为的结果有无预见,如果有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甲只是想把乙扯开,没有预想到将乙摔倒,因此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4.甲乙二人手持匕首去敲小卖部的门,店主开门后,二人即往店内挤。店内有数人在打麻将,见有陌生人来,即喝问干什么的,甲乙二人支吾半天,答不上来,手中的刀又被人发现,众人即将二人扭送派出所。甲乙二人的行为属于(   )。(2)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即遂

D. 犯罪中止

解析:甲乙二人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甲乙二人敲门进入小卖部的行为是属于抢劫的具体实施阶段,已经“着手”实施抢劫的犯罪构成要件中的行为,没有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直接着手实施让店主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是因为店内人太多,甲乙两人害怕被抓而不敢动手。符合犯罪未遂中“囚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犯罪的规定,所以,属于抢劫罪的未遂。

5.天星公司在筹建时实有50万元资本,但其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人员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欺骗工商部门,取得了注册资本为550万元的公司登记,并以此假资本与某国有企业骗签了一份其无力完成的标的高达300万元的合同,给对方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对其虚报注册资本的犯罪行为,法院除对其直接责任人追究其刑事责任外,还可以在(   )幅度内并处罚金。(4)

A. 5.5万至27.5万

B. 3万至15万

C. 5万至25万

D. 3万至25万

解析:虚报注册资本罪罚金额度为虚报金额的1%以上5%以下。

6.某公安局查获一个贩毒团伙,收缴毒资70万元,该局领导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将其中40万元以奖金名义发给全体干警。对公安局的这种行为应如何认定?(   )(4)

A. 构成挪用公款罪

B. 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

C. 构成私分罚没财物罪

D. 不构成犯罪

解析:本题中公安局的行为构成私分罚没财物罪。

7.2003年4月4日,冯某因持刀抢劫被公安局依法逮捕。冯某的父亲冯某某为使其儿子逃避法律制裁,找到派出所的民警李某,请李某帮忙想办法如何处理。李某就在在笔记本上写了“1912(公历)”的字样。冯某某将李某写的这张纸条交给了公安局户籍科的郭某。郭某按照纸条上写的时间,重新填写了冯某的户口底卡,把冯某的出生时间由1987年2月7日改为1989年5月12日,2003年 4月15日,李某利用其职务之便到公安局看守所会见了冯某,把改年龄之事告诉了冯某,以便统一口径。对于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1)

A. 构成包庇罪

B. 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C. 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D. 构成徇私枉法罪

解析:B项私放在押人员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主要是负有监管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李某并非负有监管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不能构成该罪。D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即根据《刑法》第94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人员,本题中李某并非负有侦查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其只是利用了公安干警的身份条件,向犯罪嫌疑人透露有关伪造证据的情况,不构成徇私枉法罪。李某在修改身份证底卡的过程中,仅仅提供了修改建议,并未亲自实施修改行为,而且也只是对冯某通风报信,其帮助行为直接针对的对象并非是本案的当事人冯某,而是企图作伪证包庇冯某的冯父,故构成包庇罪的帮助犯,应以包庇罪论处。

8.我国刑法规定,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4)

A. 追诉期限延长1倍

B. 追诉期限延长2倍

C.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D. 追诉时效中断

解析:参见《刑法》第88条。

9.中国公民特别是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中国公民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的构成(   )。(1)

A. 背叛国家罪

B. 分裂国家罪

C. 间谍罪

D.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解析:《刑法》第102条规定了背叛国家罪: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10.下列对行为人适用的强制方法中,属于刑罚的是(   )。(4)

A. 甲因流氓斗殴被公安机关劳动教养1年

B. 乙因贩卖盗版光盘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5天

C. 丙因盗窃他人财物被法院处以罚金5000元

D. 丁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羁押在看守所7个月

解析:AB是行政处罚,D是刑事侦查强制措施。

11.甲某蓄谋已久,准备杀害乙某。某夜将乙某骗至某工地,用预先准备好的木棍猛敲乙某的头部,认为乙某必死无疑,遂弃“尸”而去,后乙某被巡夜的联防队员所救,则甲某存在的认识错误是(   )。(4)

A. 假想的犯罪

B. 客体错误

C. 因果关系的错误

D. 对象的错误

解析:甲的认识错误属于因果关系内容的错误,即实际结果小于行为人预想的结果。

12.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其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应当是(   )。(2)

A. 故意犯罪

B. 过失犯罪

C. 不构成犯罪

D. 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犯罪

解析: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有多种情形,一般可分为法律认识错误和事实认识错误。(1)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在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时,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或者应当受到怎样的处罚存在错误的认识,例如:假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571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39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