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13
不定项选择题
1.刑罚的目的是:(B,C,D)
A. 惩罚犯罪
B. 减少和消灭犯罪
C. 特殊预防
D. 一般预防
解析:
2.关于刑罚的目的,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C,D)
A. 一般预防的对象不是犯罪人
B. 特殊预防是指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
C. 特殊预防的途径之一是对极其严重的犯罪人适用死刑,永远剥夺其犯罪的能力
D. 特殊预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犯罪人不能犯罪,不敢犯罪乃至不愿犯罪
解析:
3.一般预防的途径是:(A,B)
A. 通过对犯罪人判处刑罚,对社会成员起到警戒与抑制作用,使社会成员不敢或者不愿犯罪
B. 通过对犯罪人判处刑罚,宣告了犯罪的非正义性和同犯罪作斗争的正义性,有利于号召社会成员防止和抵制犯罪发生
C. 通过刑罚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使犯罪人不再重新犯罪
D. 通过剥夺犯罪人的自由、生命,使其不能再次犯罪
解析:CD项是特殊预防的途径。
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
A. 对一个犯罪人只能处一种主刑
B. 对犯罪人只能处一种附加刑
C. 附加刑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D. 驱逐出境只能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
解析:《刑法》第32条: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33条:主刑的种类如下:(1)管制;(2)拘役; (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
第34条:附加刑的种类如下:(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第35条;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5.对刑罚方法,从剥夺的权益方面划分可分为:(A,B,C,D)
A. 自由刑
B. 财产刑
C. 生命刑、身体刑
D. 资格刑
解析:本题考查刑罚方法的知识。
6.关于刑罚的种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
A. 管制是限制自由刑,通常适用于较轻的犯罪,是最轻的一种主刑;有期徒刑是剥夺自由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一种刑罚方法
B. 死刑是生命刑,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是财产刑,剥夺政治权利是资格刑
C.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必将在监狱中度过终生
D. 死缓是一种重要的刑罚种类
解析:本题考查刑罚方法的知识。死缓是死刑的执行方式,不是刑罚种类。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一定都实际服刑终生。如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在执行一定期限后,可以获减刑、假释或者赦免。
7.关于赔偿经济损失,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
A. 犯罪行为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是判处犯罪分子赔偿经济损失的必要条件
B. 对犯罪分子判处赔偿经济损失的,一般就不判处刑罚
C. 赔偿经济损失是一种附加刑
D. 犯罪分子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罚金和民事赔偿责任的,应当先支付罚金刑
解析:第36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8.依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C,D)
A. 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B.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C.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
D.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解析:
9.拘役和有期徒刑的差别是:(A,B,C,D)
A. 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不能适用假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可适用假释
B. 在适用对象上,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和需要短期关押的罪犯
C. 在执行上,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而1年以上的有期徒刑通常在监狱执行
D. 在待遇上,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每个月可以回家1~2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无此待遇
解析:
10.关于有期徒刑的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D)
A. 有期徒刑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可以超过15年,但最高不能超过 20年
B.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有劳动的义务
C.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D. 《刑法》第271条第1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本条之罪法定最高刑为15年
解析:第46条: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11.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折抵或计入刑期?(A,B,D)
A. 被告人被逮捕的期间
B. 保外就医期间
C. 被监视居住的期间
D. 经批准监外执行的罪犯,其在监外期间
解析: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监视居住不剥夺人身自由,故不能折抵刑期。经批准监外执行的罪犯,其在监外期间计入刑期以内。但超过许可的时间不计入执行期;对于未经批准而擅自离开所在地的监外罪犯,其外出期间,不得计入执行期。对于在居住地犯罪或经批准离开居住地后又犯罪的,从其被准予监外执行之日起至犯新罪后新判决执行前这段时间,应视为所服前罪判决的刑期。但是,在此期间,如前罪判决已执行完毕而尚在羁押的,其羁押日期应折抵新判决判处的刑期。对于监外执行的罪犯擅自离开居住地到外地犯罪的这段时间,不得计入服刑期。
1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哪些人不适用死刑?(A,B,C,D)
A. 犯故意杀人罪审判时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B.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 犯罪时怀孕,在羁押期间被人工流产的妇女
D. 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的妇女
解析:参见《刑法》第49条规定。
13.下列哪些情形应当核准执行死刑?(A)
A.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故意伤害罪
B.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过失致人死亡罪
C.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过失致人重伤罪
D.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裁定减刑前犯故意伤害罪
解析:
14.刑法分则某条规定:犯甲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些判决可能是正确的?(A,C,D)
A. 判处主刑并处罚金
B. 仅判处主刑
C. 单处罚金
D. 免予刑事处罚
解析:本题考查罚金刑的适用。依据《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规定》第1条,刑法规定“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依法判处相应的财产刑。
15.犯罪情节较轻,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具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单处罚金?(A,B,C,D)
A. 偶犯或者初犯
B. 自首或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601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