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5
单项选择题
1.甲某受聘担任私企N公司副总工程师期间,因对待遇不满,欲离开公司未获批准,便与H公司总经理乙某接触。乙某为获取甲某的技术资料,送给甲某2万元。之后,甲某将属于N公司商业秘密的某种染料生产工艺流程和配方披露给乙某。乙某仅按甲某提供的工艺流程作了小试,即案发。经评估、鉴定,该染料生产工艺专有技术及配方价值为387万元。关于本案,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A. 甲某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
B. 甲某构成受贿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
C. 甲某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D. 甲某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解析:甲某不符合受贿罪的主体身份,故成立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另外,甲某有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但是,缺乏“造成严重损失”的后果,故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2.某酒厂厂长甲某组织本厂职工,在本厂生产的劣质酒上贴上他人已经注册的名牌酒标,造成被假冒商标的厂家信誉大跌,市场萎缩,使该名牌酒厂濒临破产。甲某的行为已构成:( )(D)
A. 非法经营罪
B. 假冒注册商标罪
C.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 BC中从一重罪处罚
解析:行为人在同一种商品上既假冒了他人的注册商标,同时该商品又构成伪劣产品的情形,两罪发生交织、重合,符合刑法中牵连犯的构成,从一重罪论处。
3.渔民乙某为牟取暴利,利用出海捕鱼之机在公海上直接从国外走私船上购买甲基苯丙胺(冰毒)制剂,正在交易过程中,被海关缉毒队查获,乙某先是令其弟拿出私自购买的一支半自动步枪向缉私船射击。其后,为逃避抓捕,乙又驾驶船只猛撞缉私船,致使两名缉私人员掉人海中失踪。经查,此笔走私冰毒的价值达450万元。对于乙某应:( )(C)
A. 以走私毒品罪和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
B. 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和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
C. 只成立走私毒品罪一罪,但应从重处罚
D. 以走私普通毒品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解析:(1)行为人乙某明知其犯罪对象属毒品而仍予购买,应成立走私毒品罪。(2)刑法第157条第2款的罪数规定仅适用于分则第三章第二节所规定的10种具体走私犯罪,而不包括刑法第347条所规定的毒品走私犯罪中的以暴力抗拒检查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47条的规定,对于走私毒品中抗拒检查的,属该罪的法定从重处罚情节,不实行数罪并罚。(3)根据刑法第157条第1款的规定,武装掩护走私的,应依相关犯罪从重处罚。
4.甲某系A市机械厂厂长。1998年,甲某未经任何机关审批,在A市向公众发行名为“红河”的 A股股票,并承诺年股息可高达100%。在高回报串的吸引下,许多人不问是否可信而争相抢购。在短短的半个月内,甲某共“募集”到资金8000万元。 1999年1月,甲某携巨款利用假护照欲逃往国外,被海关查获案发。经查,甲某用以集资的“红河”股票也是他伪造的。甲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C)
A. 擅自发行股票罪
B.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C. 集资诈骗罪
D. 伪造国家有价证券罪
解析:甲某以欺诈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集资诈骗,是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
5.丙某从停泊在公海的走私船上购得匕首、砍刀、仿真枪支一批,价值40余万元,运到我国境内销售,偷逃应缴税额13万元,同时,丙某顺便购得伪造的美元15万元,一并运到我国境内,加价后出售给他人。丙某的行为:( )(D)
A. 构成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
B. 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
C. 构成走私管制刀具罪、走私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
D. 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假币罪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6款的规定,丙某走私匕首、砍刀、仿真枪支,并偷逃应缴税额13万元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而不构成走私武器、弹药罪。此外,刑法中也无走私管制刀具罪的罪名。丙某出售假币的行为是走私行为的后续行为,不需另外定罪。
6.单位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是:( )(B)
A. 集资诈骗罪
B. 贷款诈骗罪
C. 票据诈骗罪
D. 信用卡诈骗罪
解析:刑法第200条规定了单位只能成为第 192条集资诈骗罪、第194条金融票据诈骗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第195条信用证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并不包括第193条的贷款诈骗罪。
7.丁某使用假印章和变造的保险单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收取保费。投保人达160人之多,非法收取保费40余万元,丁某在保险单上留有真实的联系电话,当投保人发生险损,丁某进行了一定的理赔。对此:( )(A)
A. 丁某构成非法经营罪
B. 丁某构成诈骗罪
C. 丁某构成合同诈骗罪,属于牵连犯
D. 丁某构成保险诈骗罪
解析:丁某有一定的履约行为,尚未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意图的程度,不具有不法占有目的,因此,BCD选项都不能选;保险诈骗罪的主体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8.乙某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做广告,宣传其生产的新产品“重油膨化剂”具有使“水变油”的功能,可达到节油50%的效果,并在科技成果招商会上推销“重油膨化剂”。通过广告宣传和现场推广,乙售出“重油膨化剂”100余吨,价款250万元。有关单位购买后使用,发现“重油膨化剂”不具有所宣传的使水变油的性能。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C)
A. 乙某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虚假广告罪,应当数罪并罚
B. 乙某构成诈骗罪与虚假广告罪,应当数罪并罚
C. 乙某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虚假广告罪,属于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D. 乙某构成诈骗罪与虚假广告罪,属于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解析:乙某以在新闻媒体上做广告的手段,销售其伪劣商品,并获利250万元,触犯虚假广告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其两个行为形成手段行为与结果行为的关系,成立牵连犯。对于牵连犯应当择一重罪处罚。
9.关于信用卡诈骗罪,说法正确的是:( )(C)
A. 甲抢走单身独行的年轻女子的挎包,并拿出其中的信用卡消费5000元,甲成立抢夺罪,消费行为是其事后的不可罚行为
B. 乙盗窃某公司的信用卡,然后到商场消费,买走手机两部,价值1万多元,乙成立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
C. 丙盗窃他人信用卡,不仅消费,而且透支数万元,丙成立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
D. 丁盗窃他人伪造的信用卡准备消费,因被识破而没有买到东西,丁不成立犯罪
解析:C项行为人盗窃并使用信用卡后,又实施恶意透支的,应按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实行数罪并罚。
10.如果乙某将信用卡交给甲某保管时,甲某私下用该信用卡取了5万元现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甲某构成侵占罪
B. 甲某构成盗窃罪
C. 甲某构成诈骗罪
D. 甲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解析:信用卡诈骗罪,是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题中甲某的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四种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行为之一,即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
11.民警甲在审讯一名有盗窃行为的人犯时,得知曾与其有过私仇的余某与该人犯有来往,认为是报仇的良机,于是将余某叫至派出所,拿出手铐对余某进行恐吓,并对余某拳打脚踢,造成余某两根肋骨骨裂,多处软组织挫伤。甲见余某受伤即将其放回。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466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