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事诉讼法)练习试卷2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事诉讼法)练习试卷2

本单篇文档共25761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章节练习 5377人下载
价格: 0.60 原价:¥9.00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事诉讼法)练习试卷2

多项选择题

1.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调整的对象有:( )(A,B,D)

A. 公、检、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的活动

B. 当事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活动

C. 律师协会的工作和活动

D.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的活动

解析:中国的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的法律规范,其调整的对象,一是公、检、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的活动;二是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活动。

2.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包括宪法、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有关司法解释、有关行政法规规定及有关国际条约,其中主要的司法解释包括: ( )(A,B,C,D)

A.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B.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C.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D.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解析:作为刑事诉讼法渊源的司法解释,主要是指1998年1月1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六机关规定》)、1998年6月2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解释》)、1999年1月18日公布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高检规则》)、1998年4月 20日公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公安部规定》)。

3.坚持诉讼效率要求在刑事诉讼中要做到: ( )(B,D)

A. 正确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B. 庭审中奉行不间断审理原则

C. 严格执行回避制度

D. 广泛建立简易程序

解析:在当代社会,除了公正以外,效率已成为衡量一国刑事诉讼是否科学与文明的又一重要尺度。讲求刑事诉讼效率就是要求以一定的司法资源投入换取尽可能多的诉讼成果,即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速诉讼运作,减少诉讼拖延,清理案件积压。坚持诉讼效率要求在刑事诉讼中要做到:一是严格控制审前行为的期间,要求被告人要不被拖延地带到审判官面前;二是对羁押的期间进行严格限定;三是庭审中奉行不间断审理原则;四是广泛建立简易程序加速刑事案件的处理。

4.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中,法院与检察院的独立原则又有不同,具体体现在:( )(A,B,C)

A. 法院上下级之间是监督关系;检察院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

B. 每个法院的审判工作独立;全国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检察权

C. 上级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级法院如何办理具体案件;上级检察院有权对下级检察院的工作作出指示,下级检察院应当服从

D. 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官受检察长领导,不能独立行使检察权

解析:这一原则所强调的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集体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而不是法官、检察官个人独立行使职权。由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实行不同的领导体制,因此它们独立行使职权的主体范围有所不同。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监督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每个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各自独立,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监督只能通过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来进行,上级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级法院如何办理具体案件。就每个人民法院内部而言,独任法官和合议庭成员对一般刑事案件有独立判决权,但是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与人民法院不同的是,人民检察院的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全国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检察权。在刑事诉讼中,上级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办案工作作出指示,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服从。就每个人民检察院内部而言,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和抗诉,均由检察长决定,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一原则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为整体独立行使职权,但是近年来的司法改革实践明确显示,法官在法院的审判活动中正享有越来越大的审判权。

5.某检察院在调查犯罪嫌疑人王某涉嫌贪污的情况时,王某单位领导以王某已离开单位为由,拒绝提供相关材料,这种做法违背了:( )(A,B)

A. 依靠群众原则

B. 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原则

C.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D.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由人民检察院负责;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考生认为应该选C项,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条的规定,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中的相互关系,而本案中描述的检察院和单位之间的情况,故不适用该原则。

6.在我国某藏族自治县,当地通用语言为藏语,如果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中有汉族人,也有藏族人,那么:( )(B,C)

A. 汉族当事人必须使用藏族语言进行诉讼

B. 对当事人的审讯应当用藏族语言

C. 每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

D. 在诉讼过程中,使用何种语言,应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决定

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盲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而在该藏族自治县,当地通用的语言是藏族语言,因此B项是正确的。

7.刘某,多次实施抢劫行为,手段恶劣且数额较大,后来在一次抢劫活动中被警察当场抓获。由于该案是被公安人员当场发现,而且事实清楚,因而在本案的诉讼程序中:( )(B,D)

A. 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在预审时可以称刘某为罪犯

B. 人民检察院的检察人员在审查起诉时可以称刘某为犯罪嫌疑人

C. 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在开庭审案时可以称刘某为罪犯

D. 监狱机关可以将服刑中的刘某称为罪犯

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按照这一原则的精神,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侦查阶段和审查阶段,一律称为“犯罪嫌疑人”,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以后,则改称为“被告人”,而罪犯则是经过法院判决被告人以后的称呼。

8.依据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包括: ( )(A,C)

A. 来中国访问的外交部长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员

B. 与外国驻中国使馆的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和子女

C. 途经中国的外国驻第三国的外交代表

D. 持有外交护照来中国的外交官员及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解析:依据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权条例》,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包括:(1)外国驻中国使馆的外交代表以及与之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2)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氏以及其他有同等身份的官员;(3)途经中国的外国驻第三国的外交代表以及与之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4)持有中国外交签证或持有外交护照来中国的外交官员;(5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576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事诉讼法)练习试卷2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