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练习试卷1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练习试卷1

本单篇文档共14368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章节练习 5040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00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练习试卷1

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说法是刑法学“格言”?(A,B,C,D)

A. 无危害性(或无侵害性)无犯罪

B. 无刑罚无犯罪

C. 无罪过无犯罪;无行为无犯罪

D. 无刑法明文规定无犯罪

解析:

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A,B,C)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应受刑罚惩罚性

D. 道德性

解析:

3.犯罪的核心要素是:(B)

A. 行为人

B. 行为

C. 结果

D. 罪过

解析:根据《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一般定义、可见犯罪的核心要素是“行为”。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罪过是犯罪的责任要素。

4.关于犯罪客体,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D)

A. 犯罪客体是刑法保护的社会利益,又称法益

B. 犯罪客体是直接反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构成要件

C. 犯罪客体通常具体体现在犯罪的结果上,犯罪结果是反映犯罪客体的具体要素

D. 犯罪的直接客体对于具体刑法条文的解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解析:

5.“无行为无犯罪”是因为:(A,B,C,D)

A. 只有人的行为才能对社会产生现实的侵害或具体危险

B. 仅有邪恶的意念不可能对社会产生现实的侵害或具体危险

C. 只有行为才能在法律中予以描述、确定,使犯罪具有明确性

D. 道德规范人的思想,而法律规范人的行为

解析:通过行为才能明确划分、界定罪与非罪的界限。

6.属于“无行为无犯罪”原理的必然要求是:(A,B,C)

A. 行为是犯罪的核心要素

B. 行为是犯罪的必要要素(要件)

C. 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实际是具体的行为类型

D. 行为是犯罪的选择要素(要件)

解析:

7.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包括:(A,C,D)

A. 行为

B. 客体

C. 结果

D. 时空或环境条件

解析:

8.犯罪的社会危害性:(A,B,C,D)

A. 从抽象层面,表现为行为对客体(刑法保护之法益)的实际侵害或危险(可能造成损害)

B. 从具体层面,表现为行为实际或可能造成的损害结果

C. 从犯罪观念层面,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D. 是刑法把某一行为规定为犯罪的根本原因

解析:

9.关于“罪过”,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D)

A. 故意和过失都是罪过形式之一

B. 意外事件是罪过形式之一

C. 不可抗力是罪过形式之一

D. 意外事件造成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罪过责任原则的体现.

解析:参见《刑法》第14~16条。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属于无罪过事件。

10.属于罪过责任原则或无罪过无犯罪原理的必然要求是:(A,B,C,D)

A. 构成犯罪主观上必须有故意或过失

B. 构成犯罪主体必须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

C. 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

D. 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

解析:参见《刑法》第17、18条关于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11.关于罪过责任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D)

A. 自由是责任的前提,人仅对自由意志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反对客观归罪,反对结果责任

B. 确立罪过责任原则使刑罚建立在道义基础上

C. 在共同犯罪中,共犯人只对有共同故意的犯罪结果负责

D. 故意的罪过程度重于过失

解析:

12.犯罪必须:(A,B,C,D)

A. 有罪过

B. 有行为

C. 有危害

D. 被刑法明文规定予以刑罚处罚

解析:

13.犯罪的法律要件被规定于:(A,B,C,D)

A. 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

B. 刑法修正案

C. 单行刑事法规

D. 附属刑法规范

解析:

14.刑法分则各条规定的是:(A,C,D)

A. 各种犯罪如盗窃罪、故意伤害罪特有的法律要件

B. 各种犯罪通用的一般法律要件

C. 各种犯罪的具体刑罚效果

D. 各种具体犯罪的罪状和法定刑

解析:

15.属于需要依据刑法总则规定认定的犯罪行为是:(B,C,D)

A. 犯罪的实行行为

B. 犯罪的预备行为

C. 犯罪的教唆行为

D. 犯罪的帮助行为

解析:

16.属于刑法总则规定的内容是:(A,B,D)

A. 犯罪主体的一般要件

B. 预备、未遂、中止的未完成形态

C. 各种犯罪行为

D.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处罚原则

解析:

17.中国刑法学说中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四要件,分别体现了:(A,B,C,D)

A. 无危害性无犯罪的原理

B. 无罪过无犯罪的原理

C. 无行为无犯罪的原理

D. 主客观相统一的原理

解析:

18.欧陆国家的刑法学说中通常认为的犯罪特征包括:(A,B,C)

A. 该当构成要件

B. 具有违法性

C. 有罪责

D. 造成实际的损害结果

解析:

19.英美国家学说中通常认为犯罪的特征或要件是:(A,B,C)

A. 主观有犯意

B. 客观有犯意

C. 被成文法案或判例确认为犯罪

D. 造成实际的损害结果

解析:

20.甲酒后结账时,要求女招待打折遭到拒绝,觉得在许多朋友面前遭到拒绝很没面子,恼羞成怒,一把掀翻餐桌,还给女招待一耳光。众顾客愕然。甲打碎碗筷价值80余元,女招待被打耳光后面部红肿,休息2天后才上班。甲的行为:(B,C,D)

A. 构成寻衅滋事罪

B.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C. 构成治安违法行为

D. 构成侵权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犯罪特征的理解,参见《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寻衅滋事必须情节恶劣才能定罪,本案尚不属情节恶劣。

21.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A,B)

A. 甲(少男,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与幼女乙恋爱中偶尔发生性行为的

B. 甲盗窃财物数额不大,为抗拒抓捕使用暴力威胁情节轻微的

C. 法院认定甲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决定免予刑事处罚

D. 法院认定甲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判决免除处罚

解析:参见《刑法》第13条“但书”的适用。

22.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A,B,C,D)

A. 甲男怀疑乙女偷拿商店商品,将其带到办公室扣留、盘问1个小时,但并无证据表明乙女偷拿商品

B. 甲散布乙女作风不好,乙女当面找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436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练习试卷1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