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试卷3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活动形成的关系属于行政法律关系?(A,C,D)
A. 公安局给派出所干警纪律处分
B. 税务局干部上街宣传税法
C. 财政局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
D. 人民法院审查工商局处罚决定
解析:行政法律关系是经行政法调整的,因实施国家行政权而发生的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A项属内部行政法律关系,C项属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属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D项亦属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属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B项不属行政法律关系,因其不产生任何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因此,A、 C、D三项当选。
2.关于公务员与所在国家机关之间争议的解决途径,下列选项中哪些做法不正确?(A,B,C,D)
A. 万某,系某市工商局在编公务员,因2006年度考核不称职被降职使用,决定申请人事争议仲裁
B. 齐某,系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干部,因为不服食药局不予批准提前退休的决定,向上一级食药局提出复核
C. 房某,系某县质检局检疫检验技术人员,认为质检局未能按照聘用合同约定提高工资,决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D. 秦某,系某市公安局打字员,因被公安局解聘,决定向该市公安局申请复核
解析:A选项错误,人事争议仲裁适用于聘用制公务员,万某,系某市工商局在编公务员不适用人事争议仲裁。B选项,《公务员法》第90条规定: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30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30日内直接提出申诉:(1)处分; (2)辞退或者取消录用;(3)降职;(4)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5)免职;(6)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7)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8)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提起复核应是向原处理机关提起,而不是向上一级主管机关提出,故B项错误。
C选项中人事争议仲裁适用于聘用制公务员,房某,系某市工商局聘用制公务员,适用人事争议仲裁,而不应适用申请复核(向原机关)和申诉(向上级机关)。
D选项中的打字员属于辅助性岗位,恰恰是适用聘用制公务员,应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而不是申请复核。因此,均应当选。
3.根据立法法第8条规定的法律的立法权限,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根据需要先行制定行政法规予以调整,以下哪些事项不可以作出授权立法?(B,C,D)
A. 关于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事项
B. 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
C.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D. 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
解析:《立法法》第9条规定:本法第8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A项“关于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事项”不在第9条所列事项范围内,故可由国务院作出授权立法。因此,B、C、D三项当选。
4.关于规章制定,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B,C,D)
A. 起草的规章直接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起草单位必须举行听证会
B. 部门规章送审稿,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统一审查
C. 除特殊情况外,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D. 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法制机构依法报有关机关备案
解析:《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15条规定:起草的规章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有关机关、组织或者公民对其有重大意见分歧的,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起草单位也可以举行听证会。听证会依照下列程序组织:(1)听证会公开举行,起草单位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30日前公布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和内容;(2)参加听证会的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对起草的规章,有权提问和发表意见;(3)听证会应当制作笔录,如实记录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和理由;(4)起草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听证会反映的各种意见,起草的规章在报送审查时,应当说明对听证会意见的处理情况及其理由。由此可见A项错在“必须”举行听证会,而法律规定是“可以”举行听证会,故A项不当选。《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18条第1款规定:规章送审稿由法制机构负责统一审查。及该条例第11条规定:国务院部门法制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以下简称法制机构),应当对制定规章的立项申请进行汇总研究,拟订本部门、本级人民政府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报本部门、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应当明确规章的名称、起草单位、完成时间等。可知B项是正确的。《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32条规定: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的确定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可知C项正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34条规定: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法制机构依照《立法法》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的规定向有关机关备案。可知D项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C、D三项。
5.《草原法》第39条规定:“在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草原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给予补偿;因建设使用国家所有的草原的,应当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对草原承包经营者给予补偿。因建设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交纳草原植被恢复费。草原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用于恢复草原植被,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草原植被恢复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下列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哪些选项?(A,C,D)
A. 该条规定的因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草原的属于行政征收,草原的所有权已经由集体所有转移为国家所有,应予以补偿
B. 该条规定的因建设使用国家所有的草原的属于行政征用,草原的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故无须补偿
C. 该条规定的草原植被恢复费也属于征收,但无需补偿
D. 该条规定的因建设使用国家所有的草原的属于行政征用,尽管草原的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仍然属于国家所有,但要对草原承包经营者进行补偿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行政征收和行政征用区分。行政征收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方财产所有权的一种方式。按照财产所有权改变的方式,可以将行政征收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使社会成员形成合法权利的行政征收,这主要是指税收。另一类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改变社会成员财产所有权为国家所有的一种征收。例如,本题国家将集体所有的草原转为国家所有。这类征收由于是个体公民或者部分公民、法人或者是其他组织为了公共利益而做出的特别牺牲,因此,根据《宪法》第13条的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因此,A项正确,当选;B项错误。行政征收通常由行政机关采取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来实施,因此交纳草原植被恢复费属于征收,这类行政征收因是行政主体针对相对方实施的一种单方具体行政行为,且实质是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所有权,因此无需补偿,C项正确,当选。行政征用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取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财产或者劳务的使用权的行为,通常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其征用的对象主要是公民合法所有的财产使用权。本题中对草原承包经营者而言,国家使用了其所有的草原使用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113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