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练习试卷3
单项选择题
1.关于犯罪客体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C,D)
A. 刑法所保护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法益)
B.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侵害或指向、影响的具体的人或物
C. 犯罪客体揭示门口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侵害了什么)
D. 犯罪客体分为直接客体、同类客体、一般客体三类
解析:本题考查客体的常识及其与犯罪本质、犯罪既遂的关系。
2.关于犯罪客体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
A. 对具体犯罪的直接客体根据侵犯社会关系的数量单复可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B. 盗窃罪仅仅侵犯财产占有关系,故属于简单客体
C. 抢劫罪既侵犯人身又侵犯财产,侵害的社会关系在二个以上,故属于复杂客体的犯罪
D. 对客体造成实际侵害或危险是犯罪既遂的实质标准,所以抢劫造成轻伤或枪取了财物两个结果之一的,即构成既遂
解析:直接客体的理解与应用。
3.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正确说法有哪些?(A,B,D)
A. 客体揭示犯罪的本质、决定犯罪的性质,而对象则不一定
B. 直接客体对解释法律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把盗窃的客体界定为财产占有关系,则本人所有而在他人占有之下的财物,可以成为本人盗窃的对象,他人非法占有的财物、违禁品也可以成为盗窃的对象,因为这些行为同样破坏财产占有的稳定性
C. 因为犯罪行为必定会侵害刑法保护的客体,所以也一定会损害犯罪对象
D. 特定的对象在某些犯罪中决定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区别。
4.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说法哪些正确?(A,B,C,D)
A. 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客体是公民的通信自由
B. 强迫交易罪的客体是平等竞争、自由交易的市场秩序
C. 扰乱法庭秩序罪的直接客体是法庭秩序,同类客体是司法秩序
D.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文化市场和性风尚的管理秩序
解析:考查具体罪的直接客体。
5.关于犯罪对象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C)
A. 贿赂的财物是行贿罪、受贿罪的行为对象
B. 赌资是赌博罪的行为对象
C. 毒品对于走私、运输、贩卖毒品罪而言属于行为对象但对于制造毒品罪而言则不属于行为对象,属于犯罪所生之物
D. 行为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诈骗,该伪造的信用卡属于行为对象
解析:考查行为对象的理解。A,B,D的情形均属于“用于犯罪之物”,不属于行为对象。
6.下列关于主客观相一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 犯罪行为在客观上有行为及危害性在主观上具有罪过性
B. 刑罚的轻重与罪行和刑事责任相适应
C. 犯罪心理和精神状态与犯罪行为同时存在
D. 共同犯罪人仅对在自己故意范围内的其他共犯人行为负故意罪责
解析:主客观相一致原理一方面反对惩罚思想观念,反对主观归罪。另一方面也反对惩罚单纯的造成客观损害结果的行为,反对客观归罪。仅有客观损害没有主观过错不认为是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行为人仅在自己故意范围内的其他共犯人的行为负故意罪责;而对其他犯罪人实施的超出共同故意的罪行不负刑事责任。另外,还要求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同时存在的原则,即犯罪心理和精神状态同时存在。
7.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C,D)
A. 正当防卫是一种法定排除犯罪性的事由,即因此而“杀人”、“伤害”的,不认为是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B. 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发生了不法侵害且该不法侵害达到犯罪的程度
C. 正当防卫重要条件之一是时间性,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D. 具备防卫的目的,是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
解析:不选D项,因为“不法侵害”不必要求达到犯罪的程度,即对普通的侵犯人身、财产的违法行为,也可实施防卫。
8.1998年1月上旬,甲在自己经营的饭店见到乙等人路过,便向其催讨几天前所欠饭款。乙认为有损其声誉,于同月20日晚纠集丙等人到该店滋事,甲持刀反抗,乙等人即逃离。次日晚6时许,乙、丙、丁纠集戊、子、庚等人又到甲的饭店滋事,以言语威胁,要甲请客了事,甲不从,乙即从丙处取过东洋刀往甲的左臂及头部各砍一刀。甲拔出自备的尖刀还击,在店门口刺中乙胸部一刀后,冲出门外侧身将乙抱住,两人互相扭打砍刺。在旁的丙见状即拿起旁边的一张方凳砸向甲的头部,甲转身还击一刀,刺中丙的胸部后又继续与乙扭打,将乙压在地上并夺下乙手中的东洋(C)
A. 故意杀人罪,防卫过当应当酌情减轻、免除处罚
B. 故意伤害罪,防卫过当应当酌情减轻、免除处罚
C.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D. 事后防卫,构成故意犯罪
解析: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刑法》第20条第1、3款规定厂正当防卫的适用,第3款“无过当防卫”是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在正当防卫制度中特别增加的一款规定本案属于第3款规定的情形。
9.甲与同在一起打工的乙发生争执,乙扬言下班后找人打甲,并提前离厂。甲得知后将钢筋条打磨成锐器藏在身上。乙纠集丙、丁携钢管于下午下班时在厂门口守候甲。见甲后,丁将甲拦住,往路边拉,甲不从,丁上前打甲耳光。甲遭打后即掏出钢筋条朝丁胸部刺去,并转身逃跑。乙、丙见状一起持钢管追打甲。甲被打致伤后曾到派出所报案,丁死亡。甲的行为构成:(A,C)
A. 过失致人死亡罪
B. 故意杀人罪
C. 防卫过当
D. 正当防卫
解析:《刑法》第20条第2款: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一般是过失,但不排除故意。
10.下列哪种说法符合对“事后防卫”行为的评价?(B)
A. 可认定为防卫过当
B. 可认定为具有犯罪故意,成立故意犯罪
C. 可认定为具有犯罪过失
D. 可认定为一种事实认识错误
解析:
11.下列哪些情形一般能排除承担故意罪责?(B,C)
A. 事后防卫
B. 假想防卫
C. 防卫过当
D. 行为对象认识错误
解析:
12.关于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问题,下列哪个命题是正确的?(A)
A. 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B. 事后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是防卫过当
C. 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一般应当认定为故意
D. 防卫过当实际上是一个罪名
解析:防卫过当也须具有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中。事后防卫不具备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故不仅不成立正当防卫也不成立防卫过当。
13.既不是正当防卫也不是防卫过当的情形是:(A,B,C,D)
A. 事先防卫和事后防卫
B. 防卫不适时
C. 假想防卫
D. 防卫挑拨
解析:
14.甲无端遭到仇人乙的砍杀,情急之下捡起一根铁棒击中乙头部,致乙头破血流倒地死亡,甲的行为:(A,C)
A. 致乙死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 致乙死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
C. 假如乙未死,甲以为乙已经死亡,抛尸河中,致乙实际被溺死,甲可以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 假如甲发现乙没有死,将其抛入河中溺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免除处罚
解析:甲在本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968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