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犯罪练习试卷4

犯罪练习试卷4

本单篇文档共11596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章节练习 3638人下载
价格: 1.60 原价:¥9.60
收藏

犯罪练习试卷4

单项选择题

1.未遂犯成立要件是:(A,B,C)

A. 犯罪分子已着手实行犯罪

B. 犯罪未能既遂

C.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D. 犯罪分子已经进行了准备行为

解析:根据《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关于未遂犯,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D)

A. 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未遂犯和预备犯区别的标志

B. “着手”实行犯罪指开始实施分则各条规定之行为

C. 未遂犯也是法定量刑情节之一

D. 犯罪没有既遂指犯罪行为尚未完整地满足刑法分则某条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

解析:根据《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关于犯罪未遂,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D)

A. 以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划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B. 以实际能否达到既遂状态为标推划分为能犯的未遂和不能犯的未遂

C. 通常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而出现不能犯未遂

D. 我国通说认为不能犯应按未遂犯处罚,但外国学说中不能犯的可罚性及可罚范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

解析:

4.外国学说在不能犯的可罚性及可罚范围的争论中往往考虑:(A,B,C,D)

A. 绝对不能

B. 抽象危险

C. 具体危险

D. 相对不能

解析:

5.我国确认不能犯应按未遂犯处罚的通说,较接近于采取什么标准确认不能犯的犯罪性?(A)

A. 抽象危险

B. 具体危险

C. 主观说

D. 客观说

解析:

6.甲乙二人勾搭成奸,预谋杀死乙的丈夫丙后两人结婚。甲买来毒药交给乙,乙将毒药投入丙的酒中,并为丙炒了莱,让丙喝酒。丙将酒喝了后,安然无恙。后得知毒药存放时间太长,已经失效。乙对甲说,丙如此命大,不能再害他了,甲也表示同意。但是二人继续保持通奸关系。甲乙二人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的哪些类型?(A,B)

A. 手段不能犯的未遂

B. 实行终了的未遂

C.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D. 中止

解析:

7.甲为了盗窃枪支和子弹潜入到某武装部的库房,只找到了枪支但未找到子弹,只好拿走两支空枪。第二次甲专为盗窃子弹潜入到另一武装部库房,因为无法打开装有子弹的保险柜,只好空手而回。则:(A,B,C)

A. 第一次盗窃枪支罪既遂

B. 第二次盗窃弹药罪未遂,属于能犯未遂

C. 以盗窃枪支、弹药罪既遂一罪定罪处罚

D. 以盗窃枪支罪既遂和盗窃弹药罪未遂数罪并罚

解析:

8.关于犯罪未遂,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C)

A. 甲进入银行将保险柜撬开,发现里面只有10元钱,甲取钱离去,盗窃未遂

B. 甲从行驶的火车上将盗窃得来的一箱货物抛下,价值1万元。而后甲返回抛货地点寻找,没有找到,盗窃未遂

C. 甲从银行取款5万元,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乙的殴打。甲回家后将钱藏起,到公安机关报案,称乙抢劫了自己刚从银行提取的5万元钱。公安人员经调查发现破绽,最后从其家中将该5万元钱搜出,致使其诬告陷害他人抢劫的行径败露,诬告陷害罪既遂

D. 甲唆使乙杀害丙。乙从家中取出私藏猎枪,在去杀害丙的途中因持枪遭盘查被逮捕而案发,故意杀人未遂

解析:关于A项,以窃取巨额财产为目标,只窃取微不足道的财物的,按照盗窃未遂定罪处罚;关于B项,盗窃失控为既遂;关于C项,诬告陷害罪是行为犯;关于D项,尚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

9.成立犯罪中止的要件是:(A,B,C,D)

A. 时间性:在犯罪过程中。所谓犯罪过程,就是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以前的全过程

B. 自动性: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C. 客观性:有客观的放弃犯罪或阻止结果发生的实际行动

D. 有效性:有效地阻止了犯罪结果发生

解析:根据《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0.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D)

A. 自动性是中止犯与未遂犯、预备犯区别的根本标志

B. 自动性不以具有悔过之心为必要

C.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D. 中止犯也是法定量刑情节之一

解析:自动性指犯罪分子在自认为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由本人自主地决定停止犯罪,无论是否具有悔悟之心。

11.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D)

A. 根据中止发生的阶段,可分为预备阶段的中止、实行阶段的中止和实行终了的中止

B. 根据对中止犯中止行为的要求,可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

C. 实行终了的中止通常要求积极中止

D. 预备阶段的中止通常只是消极中止

解析:本题考查中止的分类。

12.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的行为是:(A)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既遂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

解析:乙行为性质是“故意杀人”。故意杀人罪保护的法益是生命权,以发生死亡结果为既遂,故在杀人过程中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特指防止“死亡结果”发生,乙有效防止该结果发生,符合故意.杀人罪中止的条件。尽管发生了重伤的结果,但这不是杀人罪既遂的结果,不妨碍成立犯罪中止。假如乙的行为性质是“故意伤害”,则在造成伤害结果的情况下,无成立中止的可能。此题提醒注意:中止的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该犯罪结果因犯罪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

13.甲持刀拦住回家途中的乙(女),欲行强奸。乙提出愿意给其400元钱让甲去找“三陪女”,甲同意。因乙身上没带现金,甲遂持刀逼乙回家去拿,途中遇到巡警,乙大声呼救,警察将甲制服。则甲:(C)

A. 抢劫罪(未遂),属于吸收犯

B. 抢劫罪(未遂),属于牵连犯

C. 强奸罪(中止)和抢劫罪(未遂),数罪并罚

D. 强奸罪(未遂)和抢劫罪(未遂),数罪并罚

解析:

14.甲和乙将已经处于深度醉酒状态的女青年丙带至浴室包间内,趁丙酒醉无知觉、无反抗能力之机,实施奸淫。甲奸淫得逞,而乙由于其饮酒过多未能实施。案发后,乙协助公安人员抓获甲。则:(B,D)

A. 甲乙不构成强奸罪

B. 甲乙构成强奸罪(既遂),且属于加重情节的强奸

C. 甲强奸既遂,乙未遂

D. 对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解析:

15.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正确?(B)

A. 甲男与乙女通奸,二人为达到结婚的目的,共同谋害乙丈夫丙。甲向乙提供毒药,但乙没有按约定的办法实施毒杀行为,而是将毒药抛弃,甲乙都是犯罪中止

B. 甲自以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其实客观上该犯罪不可能进行到底,甲成立犯罪中止

C. 甲本想砍掉乙的一条腿,一刀下去见乙大腿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乙送到医院。经治疗保住了腿,但经法医鉴定构成轻伤。甲是犯罪中止

D. 甲深夜持刀拦路抢劫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159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犯罪练习试卷4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