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三)模拟试卷63
单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属于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处罚的”情节是( )(8)
A. 甲交通肇事致3人死亡后逃逸,慑于刑罚投案自首,又检举沈某贪污5000元的犯罪查证属实
B. 乙为讨回巨额赌债将楼某绑架,要求楼某的妻子拿钱赎人,在楼某被羁押3个月后,乙被公安机关抓获,楼某获得解救,抓获乙时其年龄为18岁零5天
C. 丙教唆姜某人户盗窃,但姜某入户盗窃时被户主发现,将户主打成重伤后逃走
D. 刘欲投毒杀害张某,在张某喝下毒药后刘悔罪送其至医院抢救,虽救回张某一命,但却致其终生失明
解析:A选项属自首后有一般立功,是“可以”情节;B选项由于继续犯非法拘禁行为终止之日乙已满18周岁,属“犯罪时”已满18周岁,不适用于“应当从轻或减轻”情节;C选项姜某实施了被教唆之罪盗窃罪,只不过有实行过限行为;D选项犯罪结果为死亡,刘有效阻止了这结果的发生,成立中止,但又属造成损害结果的情形,“应当减轻处罚的”。
2.张某因走私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在以没收财产偿还债务时应当如何处理?( )(2)
A. 只偿还查封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B. 只偿还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C. 只偿还案件侦查终结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D. 只偿还立案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解析:依据《刑法》第60条的规定:“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因此,B选项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当然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4)
A. 黄某因重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在考验期间黄某揭发他人重大犯罪,因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一般不适用减刑,因此黄某不能被减刑
B. 朱某在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线后,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但坚持认为自己构成较轻的盗窃罪而不构成较重的破坏电力设备罪。由此可以看出,朱某避重就轻,认罪态度不好,不主动接受审判,不宜认定为自首
C. 米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服刑期间向监狱管理机关坦白了自己实施的公安机关虽立案但未破案的另一起盗窃案件,对后一起盗窃案米某应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米某虽不构成自首,但对其所犯的后一起盗窃罪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D. 张三揭发李四贪污罪行,李四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则张三的立功行为属于刑法中的“重大立功”
解析: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第2款的规定,黄某可以减刑,故A选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不影响自首的成立,因此B选项亦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因此,C选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重大立功为“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等情形”。故D选项表述错误。
4.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对方某故意杀人抗诉一案进行第二审后,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量刑不当,对方某改判死刑。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
A. 省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死刑复核
B. 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死刑复核
C. 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复核后,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D. 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复核后,应当立即将案件交付执行
解析:根据《六机关规定》第46条规定,对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应当判处被告人死刑的,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认为原审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或者发回重审。其中,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直接改判死刑的案件,无论该案件的死刑核准权是否下放,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据此,本题正确选项只有B。
5.人民法院对路某故意伤害方某一案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后,人民检察院未抗诉,路某未上诉,方某对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
A. 因被害人上诉引起第二审程序,故本案刑事部分判决在上诉期满后不发生法律效力
B. 本案刑事部分判决在上诉期满后发生法律效力
C.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本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进行全面审查后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D. 本案刑事部分判决和附带民事部分判决一起发生法律效力
解析:根据《刑诉解释》第250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只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提出上诉的,第一审刑事部分的判决,在上诉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6.某公务员方某出国带回违禁物品,被海关查获后给予没收的行政处罚,方某所在行政机关知道此事后给予方某开除的行政处分。方某针对海关的行政处罚和所在机关的行政处分,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于方某的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否受理?( )(1)
A. 受理方某不服海关行政处罚的复议申请
B. 受理方某不服本机关行政处分的复议申请
C. 方某的两项复议申请均应受理
D. 方某的两项复议申请均不应受理
解析: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规定,几乎每年司法考试必考,应予全面把握。第一,《行政复议法》第6条规定了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范围,共计11项;第二,第8条排除了三种行政复议情形。这三种情形是:(1)不服行政处分及其他人事处理决定;(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和其他处理的,如《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的环保管理行政部门就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所作出的处理决定,若不服该决定可提起民事诉讼,而不得提起行政诉讼或申请行政复议;(3)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原则上不作为行政复议对象,但有例外,第7条规定了可以对一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包含三层意思:(1)这些抽象行政行为不包括国务院行政法规、各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在内的非立法性规范性文件。(2)相对人对以上抽象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只能针对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抽象行政行为提出,如果抽象行政行为尚未转化为具体行政行为时,则不能对之提起行政复议申请。(3)对抽象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采用与具体行政行为一并提起的方式。本题中,海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而机关的行政处分则为人事任免决定,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依照《行政监察法》第18条的规定,应属行政监察申诉对象。
7.下列选项中哪个是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 )(2)
A. 某市交通管理局发布了排气量1升以下的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规定,并据此对吴某的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行为
B. 某乡政府发布通告劝导农民种植高产农作物的行为
C. 城建部门将某施工企业的资质由一级变更为二级的行为
D. 民政部门对王某成立社团的申请不予批准的行为
解析:《行政复议法》的一个重要进步是,它将抽象行政行为部分有限地纳入进来。所谓“部分”是指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谓“有限”是指虽然不能直接针对这部分提起复议,但可以间接地对这部分要求审查,即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复议的同时,可以要求复议机关对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这部分规范性文件要求审查。因此本题中,对A项可以提起行政复议;B项中,“劝导”行为属于行政指导,不在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之列;C项属于许可证管理案件,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4510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