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48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48

本单篇文档共34206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模拟试卷 6480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9.00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48

单项选择题

1.某日,王某和李某共同串通抢劫路人周某的钱财(价值1万元),二人共同实施抢劫,情节相同。但法院审理此案时,考虑到王某是县政府副县长的儿子,因此判王某抢劫罪,执行3年有期徒刑,而判李某抢劫罪,执行5年有期徒刑。该法院的做法违背了下列哪项原则?(8)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 惩办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解析:《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本题中王某和李某共同故意抢劫,具有相同的犯罪情节,法院应当同罪同罚。该法院在定罪时遵循了平等原则,而在量刑上依身份地位不同实施了不平等原则。这一做法是明显违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

2.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的刑种是:(4)

A. 拘役

B. 有期徒刑

C. 管制

D. 剥夺政治权利

解析:《刑法》第41条规定:“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此条说明,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因为管制只是限制一定的自由,而判决以前的羁押则是剥夺自由,所以羁押1日折抵管制刑期2日是合理的。其他刑种,则是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3.秦某因与父母赌气而离家出走,后因衣食无着,开始以盗窃为生。后来在一次盗窃中被抓获。审查中,秦某供认其在2年内共盗窃他人财产十多次,值人民币1万余元。经查,秦某刚满15周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

A. 秦某盗窃数额大,应负刑事责任

B. 秦某盗窃数额大,主观恶性大,应负刑事责任

C. 秦某已满14周岁,应负刑事责任

D. 秦某未满16周岁,不应负刑事责任。

解析:《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 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 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本题中,秦某实施盗窃活动均在16周岁以前完成的,且盗窃活动不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负刑事责任的范畴,所以正确答案为D。

4.关于刑事责任、犯罪、刑罚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

A. 刑事责任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与刑罚没有关系

B. 刑事责任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与犯罪没有关系

C. 刑事责任是介于犯罪和刑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关系密切

D. 刑事责任虽与犯罪、刑罚有联系,但联系不大

解析:刑事责任是行为人对违反刑事法律义务的行为所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的一种应有的承担的标准,也是国家对实施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人的一种否定评价。从此定义可知,刑事责任是介于犯罪和惩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刑事责任产生于犯罪,是犯罪引起的必然后果。刑事责任是刑罚的先导,它与刑罚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刑事责任的存在决定刑罚适用的现实可能性;(2)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判处刑罚轻重的标准;(3)刑罚是刑事责任的主要体现形式,刑事责任主要是通过刑罚来实现的。因此C项正确。

5.下列犯罪中,不构成牵连犯的是:(2)

A. 为盗窃枪支而侵入他人住宅,窃得枪支后又予以私藏,构成盗窃枪支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B. 枪杀一人的同时造成另一人重伤的结果,构成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

C. 盗掘古墓葬后为湮灭罪迹又毁坏文物,构成盗掘古墓罪与破坏珍贵文物罪

D. 为了诈骗而伪造公文,构成诈骗罪与伪造公文罪

解析: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B项情形是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出现两个结果,触犯两个罪名,是想象竞合犯。而A、CD项中的情形都符合牵连犯的构成要件。

6.董某、陈某都和周某有仇,都伺机杀周某。一天,董某在周某的饭里放了老鼠药,按其投入的分量,不足以致周某死亡。恰在董某下毒后一会儿,陈某也在周某的同一饭碗里投下了砒霜,按其分量也不足以致周某死亡,但他们各自下毒的分量加在一起,导致了周某的死亡。下列关于董某、陈某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8)

A. 构成片面共犯

B. 构成共同犯罪

C. 以共同犯罪论处

D. 各自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解析:《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本题中,董某、陈某应属于同时犯,不属于共犯。因为他们没有共同实行犯罪的意思联络,而在同一时间针对同一目标实行同一犯罪,对于这种犯罪现象,刑法规定应以单独犯分别论处,而不能以共同犯论处。所以答案为D。

7.司机杜某于某日驾驶载货汽车违章超速行驶,行至一下坡处时,将在非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带人的赵某、卢某撞倒,卢某当场死亡,赵某身受重伤。杜某赶紧将赵某送往医院抢救,在去医院的途中,杜某见四周无人,遂将赵某扔在僻静的桥下,自己仓皇逃走。后赵某由于失去抢救机会而死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

A. 杜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一罪

B. 杜某的行为构成数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

C. 杜某的行为构成数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D. 杜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解析:本题中,杜某因违章超速驾驶,是基于一个犯罪过失,造成卢某死亡的结果,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构成交通肇事罪。对于张某的死亡,根据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杜某将赵某弃之桥下致其死亡,杜某此时主观上有杀害赵某的间接故意,客观上有杀害行为(不作为)。

8.曹某1996年8月,因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1998年8月释放。2003年6月,因酒后开车,轧死一路人,对此案应如何认识?(4)

A. 曹某虽构成犯罪,但因为是酒后开车,可以从轻处罚

B. 曹某的行为已构成累犯,应从重处罚

C. 曹某未构成累犯,因前后两罪并非均为故意犯罪

D. 曹某构成累犯,因后罪在前罪执行完毕5年内所犯

解析:《刑法》第65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构成累犯的条件之一就是前后犯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而案中曹某的后罪是交通肇事罪,主观上为过失犯罪,因而不构成累犯。根据以上法条规定,应选C项。

9.某天,一精神病人持刀追杀一个行人丁某,丁某奋力逃命,精神病人穷追不舍,丁某在精神病人马上就要追上、生命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候,见路旁停着一辆摩托车,强行驾车逃跑,致使摩托车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害。对丁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4)

A. 正当防卫

B. 破坏交通工具罪

C. 紧急避险

D. 防卫过当

解析:《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420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48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