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53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53

本单篇文档共34415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模拟试卷 5604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9.60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53

单项选择题

1.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应该如何:(2)

A. 自行改正后执行

B. 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

C. 如果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公务员可以拒绝执行该决定或命令

D. 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解析:公务员对上级机关的决定或者命令,有服从和执行的义务。但如果上级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公务员若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必然会损害利害相关人的利益。由于公务员个人没有制定上级机关的发布命令和决定的权限,所以不能自行改正该错误的命令或者决定。对此如何处理,《公务员法》第54条作了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

2.张某利用从路边捡来的李某身份证,向某银行申领银联卡一张,先后透支现金5万余元,发卡银行催收未果报案。张某在再次使用他人身份证冒领银联卡时被抓获。张某的行为:(2)

A. 构成骗领信用卡罪

B. 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 构成恶意透支罪

D. 构成诈骗罪

解析:本题考查骗领信用卡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及其区别,尤其是“虚假的身份证明”与“他人身份证”的细微差别。

3.李某与邻居刘某因纠纷而起杀心,深夜持刀潜入刘某家中,将熟睡中的刘某一刀砍死,不料第三天才发现误将做客刘家的张某杀死了。李某的行为如何定性:(1)

A. 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

B. 客体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

C. 对象错误,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D. 客体错误,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解析: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分为法律上的错误和事实上的错误。本题考查事实上的错误中对象错误与客体错误的区别及其相应法律后果。

4.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2)

A. 幻觉犯,不构成强奸罪

B. 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C. 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 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解析:。幻觉犯是指行为人误认为自己实施的是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但实际上该行为并非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的情况,幻觉犯不构成犯罪,而甲男误认为自己不犯罪,所以甲男不是幻觉犯。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显然甲男也不是对象认识错误,更不是客体认识错误:而只能是法律认识错误。因为对违法性的认识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所以对于法律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的成立。需要注意的是奸淫幼女罪的罪名已被取消,因此甲男的行为应定强奸罪。因此本题答案为B。

5.某甲盗窃输电线路正在使用的电线30米,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某乙盗窃库房里备用的电线,长度达500米,构成盗窃罪,对于某甲和某乙定性不同的原因在于:(2)

A. 犯罪对象不同

B. 犯罪客体不同

C. 犯罪地点不同

D. 犯罪数额不同

解析:犯罪对象是外部特征,它一般不能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客体所表现的是行为的内在本质,因而决定犯罪的性质,区分着此罪和彼罪。所以在本题中决定是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还是盗窃罪,不是因为犯罪对象的不同,犯罪地点的不同,犯罪数额的不同,而是犯罪行为侵犯的直接客体不同。尽管某甲和某乙侵犯的对象都是电线,但某甲侵犯的是正在使用的电线,侵犯的直接客体是电力设备的公共安全,而某乙侵犯的是放在库房里备用的电线,侵犯的直接客体是他人的财物的所有权。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6.某甲为了掩盖自己贪污罪行,想烧死知情人某乙,深夜放火时发现某乙的孩子某丙也在屋里睡觉。由于杀人心切顾不上某丙的死活,仍然放火,结果造成某乙和某丙被烧死,某甲对某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和对某丙死亡的心理态度分别是:(2)

A. 都是直接故意

B.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 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D. 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解析: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力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某甲为了杀死某乙,明知放火可能或必然烧死某乙,仍然放火并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所以是直接故意。而某甲朋知其放火行为可能会烧死某丙,仍然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所以是间接故意。因此本题答案为B。

7.工人张某被红星监狱聘为监管人员,但没有编制,因收受犯人王某的贿赂,利用其监管的便利,私自放其出狱。张某的行为构成:(1)

A. 私放在押人员罪

B.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C. 徇私枉法罪

D. 不构成犯罪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工人等非监管机关在编监管人员若干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工人等非监管机关在编监管人员在被监管机关聘用受委托履行监管过程中私放在押人员的,应当依照《刑法》第400条第1款的规定,以私放在押人员罪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本题选A。

8.林某意图谋害其妻,将其妻骗至小树林,然后向其开枪射击,结果连开两枪都未打中,林某本想继续开枪但念及旧情而停止开枪,林某的这种行为属于:(4)

A. 犯罪既遂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不是犯罪

解析:行为人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是犯罪中止,即行为人实施了足以导致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后,犯罪结果并没有发生,行为人也认识到结果还没有发生,认识到还可以继续实施犯罪,但基于某种动机自动放弃继续侵害的,成立犯罪中止而不是犯罪未遂。因此本题答案为C。

9.家住A市的李某因经济困难,遂产生抢劫念头,后以打车为名拦住一辆出租车,抢走现金 1000元。随后,将出租车开往B市,途中见司机为女青年遂将其强奸。强奸后将车开往C市路边一偏僻处把司机杀害后抛出车外,恰遇C市治安联防队员进行巡查被抓获。在确定案件管辖权时,C三市的法院对管辖权产生争议,请问该案应由以下哪个法院管辖:(8)

A. A市人民法院

B. B市人民法院

C. C市人民法院

D. 由其共同上一级法院指定管辖的法院

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就本题而言,A、B、C市都为犯罪地(犯罪行为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故都具有管辖权。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人民法院因管辖权不明出现争议或互相推诿以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宜行使管辖权的现象,因此《刑事诉讼法》第26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本案就属于指定管辖的情形,故应选D。

10.甲检察院在对同级乙公安机关进行法律监督时发现乙公安机关在对程某的侦查过程中有情节较重的违法行为,即经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乙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但通知未被乙公安机关接受,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2)

A. 甲检察院应当通知乙的上一级公安机关,并督促乙公安机关纠正错误。同时向上一级检察院汇报情况

B. 甲检察院应通知上一级检察院并同时抄报乙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上一级检察院认为甲检察院意见正确的情况下,由上一级检察院通知同级公安机关督促下级公安机关纠正错误

C. 甲检察院应通知上一级检察院并同时抄报乙的上一级公安机关,由甲的上一级检察院督促乙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441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53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