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62
单项选择题
1.《担保法》规定:在一般保证责任中,“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该条法律规则属于_________。(4)
A. 确定性规则
B. 委任性规则
C. 准用性规则
D. 授权性规则
解析: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用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2.下列关于法的继承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__。(4)
A. 反映法的一般价值的原则可以继承
B. 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的发展过程的继承性
C. 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的吸收不属于法的继承,而属于法的移植
D. 中国当代法律对旧中国法律的吸收属于法的继承
解析:法的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
3.某甲酒后驾车致某乙死亡,某乙之子继承了某乙的遗产,引起继承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_________。 (8)
A. 合法行为
B. 违法行为
C. 社会事件
D. 自然事件
解析:引起继承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某乙的死亡,人的生老病死属于自然事件。
4.“法律条文”、“规范性法律文件”和“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这一系列概述体现了_________。(8)
A. 法的规范内容
B. 法的技术内容
C. 法的本质
D. 法的形式
解析:法律规划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划的表现形式。
5.某县政府建新办公大楼,工程由某建筑公司承包。工程按期竣工并验收合格后,县政府由于财政困难,部分工程款一直未按期付给建筑公司,致该公司陷入严重经济困难。建筑公司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遂诉至法院。本案中,县政府应负_________。(2)
A. 侵权责任
B. 违约责任
C. 行政责任
D. 经济责任
解析:在本案中,某县政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要承担民事责任。
6.汪涛是江南制药厂制瓶车间的工人,他把厂领导方某在原材料购买中收受贿赂的行为向市检察院反贪局进行了举报。4个月未见动静,汪涛进行了调查,经过艰苦工作,发现是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刘某将举报信私下给了方某,而方某则送了1万元钱给刘某。汪涛于是向省人民检察院、市人大常委会举报刘某的行为。汪涛的这一行为属于_________。(8)
A. 侦查监督
B. 工作监督
C. 舆论监督
D. 群众监督
解析:汪涛的行为属于公民监督,亦称群众监督。
7.小张自幼胆小,性格内向,对法律更是畏而远之,他认为法律是处罚坏人的,是碰不得的。他的这种认识属于_________。(4)
A. 法律思想体系
B. 刑法意识
C. 法律心理
D. 阶层法律意识
解析: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和情绪,是法律意识的初级形式和阶段。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1)
A.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有的国家意志都表现为法
B. 所有的“国法”意义上的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C.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D. 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这种特殊就在于它具有国家意志性
解析:并非所有的国家意志都体现为法律。
9.近代以来,人们把法治的核心归结为_________。(4)
A. 司法独立
B. 依法行政
C. 保护人权
D. 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解析:法律至上,限制和制约国家权力,都是为了保护人权。
10.下列有关法的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8)
A. 法的价值问题就是“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B. 法的价值的实质是法作为客体与社会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C. 法的价值不一定能够说明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D. 实现秩序是法律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
解析:秩序只是法的价值的一种。
11.西周奴隶社会中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契券是_________。(2)
A. 质
B. 剂
C. 傅别
D. 左券
解析:西周时期的契约形式主要有傅别、质剂两种。质剂是西周的买卖契约。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分。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傅别是西周的借贷契约。故本题应选B。
12.“重罪十条”首载于_________。(4)
A. 《北魏律》
B. 《晋律》
C. 《北齐律》
D. 《北周律》
解析:“重罪十条”是首次在《北齐律》中规定的对十种最严重的犯罪予以严厉制裁的制度。在秦汉的律令中就已相继出现了“重罪十条”中的罪名,如“不孝”、“不敬”、“不道”、“降叛”、“禽兽行’’等。北魏、北周及南朝定律,虽无“十条”之名,但均有类似内容。北齐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封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将统治阶级认为危害国家根本利益和统治秩序最严重的犯罪集中概括为十种,称为“重罪十条”,置于法典的首篇《名例律》中,作为封建法律重点打击的对象。这十种犯罪是: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13.最早提倡“亲亲得相首匿”思想的是_________。(8)
A. 庄子
B. 孟子
C. 公孙子
D. 孔子
解析: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亲亲得相首匿”是指识朝法律所规定的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亲属之间,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此类容隐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度。这种主张源于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思想。
14.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修城墙、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为_________。(4)
A. 司寇,作如司寇
B. 鬼薪,白粲
C. 城旦舂
D. 迁
解析:秦朝的刑罚。城旦舂是秦朝徒刑中的一种,它强制犯人修筑城墙、舂米这类的劳役,其中男子修城墙,女子舂米,合称为城旦舂。
15.唐律中有关拷讯的限制没有以下哪一项?(4)
A. 依法案有议、请、减等特权的不得刑讯
B. 老小废疾不得刑讯
C. 女犯不得刑讯
D. 拷囚不得超过三次
解析:参见唐朝的审判制度。
16.领事裁判权最早是在――中规定的。(1)
A.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B. 中美《望厦条约》
C. 中英《天津条约》
D. 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
解析:领事裁判权正式确定于1843年香港公布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其税则》。随后在中关《望厦条约》中,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17.大陆法系国家中制定宪法最早、颁布宪法最多的是_________。(2)
A. 德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英国
解析:1789《人权宣言》标志着法国制宪活动的开始,自1791年制订出第一部完整的宪法以来,至今法国已先后制订了11部宪法,这在大陆法系国家中是最多的。故只能选B选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073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