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103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荀子曾说过:“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说明了下列哪个道理?(2)
A. 文化等社会因素对法律作用的发挥有重要影响
B. 人的认识水平会限制法律发挥作用
C. 法律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D. 法律涉及人的外部行为,不涉及人的思想
解析:“法不能独立,类不能白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是说法律条文不会白行产生和实施,判例、规则也不会自行创制和适用,关键在于有贤能的法官来运作,否则.法条、判例再完美也形同虚设,毫无价值。其说明了法律只是规范,不是规律本身,人的认知水平、判案能力等会影响法律作用的发挥。故B选项符合,当选。
2.最先提出公法与私法划分的罗马法学家是谁?划分标准是:(1)
A. 乌尔比安法所保护的利益
B. 乌尔比安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C. 波里比阿法所调整的主体
D. 波里比阿法所保护的利益
解析:本题是属于法理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对法的一般分类和特殊分类及分类标准要准确记忆。公法与私法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来的:“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由此可见,划分的标准是法所保护的利益。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3.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在审判活动中的应用,大家展开热烈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8)
A. 审判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法官进行的审判活动,其实质就是通过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的法律事实当中,从而得出法律上的结论
B.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连接法律条文和案件事实的桥梁,目的是寻找正确的法律结论
C.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应当遵循基本的语法和逻辑规则
D.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因素必然导致司法专断和司法主观主义
解析:审判活动的开证离不开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的应用,它们是连接法律条文和法律事实的桥梁,目的是寻找正确的法律结论,作为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应当遵循基本的语法和逻辑规则,为自己提供严密的沦证。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不可能避免价值判断的因素,但这种价值因素并不必然导致司法专断和司法主观主义,它可以是理性的,当然需要制度和力法的约东和保障。因此D项错误,应当选;
4.下面的法律规定中,哪一条属于法的要素中的法律规范?(1)
A. 《刑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B. 《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与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C. 《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D. 《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解析:作为法的要素的法律规范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A项正是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BD项属于法律原则。法律概念足对各种法律现象或法律事实加以描述、概括的概念。C项正属于法律概念。
5.下列哪个行为属于狭义上的法的执行?(8)
A. 某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王某提起公诉
B.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周某执行生效的民事判决
C. 某监狱依法对罪犯贾某执行死刑
D. 某市公安局依法对扰乱社会秩序的赵某实行治安处罚
解析:法的执行,又称执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的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法的执行,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即通称的“行政执法”,本题中,A、B、乙项沦述皆属于法的适用,即司法的范畴。
6.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2)
A. 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B. 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 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D. 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解析:
7.清末司法体制改革将大理专改为:(1)
A. 大理院
B. 刑部
C. 法部
D. 最高法院
解析:清末司法机关的改革主要是将刑部改为法部,大理寺改为大理院,实行审检合署
8.唐《斗讼律》中,“六杀”中的“故杀”指的是:(4)
A. 直接故意的杀人
B. 间接故意的杀人
C. 有杀人意却无预谋的情急杀人
D. 存在一定值得同情理由的杀人
解析:
9.抽象的精神原则是中国古代的礼的含义之一,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是:(4)
A. “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
B. “亲亲长为首”
C. “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
D. “尊尊上为首”
解析:中国古代的礼在抽象的精神原则层面上,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压亲。而且“亲亲父为首”,全体亲族成员都应以父家长为中心;“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而且“尊尊君为首”,一切臣民都应以君主为中心。
10.( )是罗马法“复兴”的策源地和中心。(2)
A. 法国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解析:罗马法是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它既包括白公元前8世纪罗马国家产生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段时期的法律,也包括查士丁尼时期东罗马帝国的法律。意大利是中世纪欧洲商业开始恢复和发展的地方,又是罗马法的故乡,罗马法的“复兴”首先是从意大利开始的。
11.下列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8)
A. 提出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B. 审议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后再提请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
C. 表决通过议案,审议后的议案由常委会全体会议进行表决,获得全体组成人员的半数以上方能通过
D. 公布法律、议案,审议后通过的法律和决议由国家主席公布
解析: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丁作程序主要有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通过议案、公布法律和决议。其中法律的通过由国家主席公布,而其他决议山全同人大常委会白行公布、故选项D表述错误。应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下作程序是2006年司法考试大纲新增加的内容,对此应注意理解和把握。
1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2)
A. 鼓励、指导和帮助
B. 引导、监督和管理
C. 指导、监督和管理
D. 鼓励、监督和帮助
解析: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1条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572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