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89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89

本单篇文档共26159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模拟试卷 6348人下载
价格: 1.20 原价:¥8.00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89

单项选择题

1.张三和李四因为用水发生纠纷,张三一把将李四推倒在地。李四通过学习法律知道自己可以向张三要求给予金钱上的损害赔偿。这表现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1)

A. 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 强制作用

D. 经济作用

解析: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指引作用在于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本题正是法律通过宣告权利给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本题的核心不在评价张三的行为,而是可以要求其给予赔偿;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这些本题都没有表现出来。而经济作用属于社会作用,与本题没有直接关系。

2.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律制裁的一项是:(2)

A. 某私企职员王某因侵占单位资金,被单位开除

B. 林某因骑车不慎,撞伤他人,被法庭判决赔偿300元 

C. 常某因违约被仲裁机构裁定赔偿对方当事人损失10万元

D. 钟某因生活作风问题严重被开除党籍

解析: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可见,法律制裁的实施主体是国家机关。AD项并不是依照法律规定作出的,因而都不是法律责任,更谈不上法律制裁。C项属于法律责任,但并不是法律制裁。本题中只有B项符合这一要求。

3.下列对于义务的认识错误的是:(8)

A. 义务所指出的是人们的应然行为或未来行为,而不是人们事实上已经履行的行为

B. 义务具有强制履行的性质,不可随意转让

C. 从概念上讲,义务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D. 由于现代社会更强调权利,权利是第二性的,因此从数量上看,义务和权利总量并不是相等的

解析:对于A项,人们事实上已经履行的义务是义务的实现,而不是义务本身。B、C项是义务的当然性质和概念。虽然现代社会权利是第一性的,但这并不表明义务在总量上与权利不相等。因此D项错误。

4.在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体系中,下列情形属于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是:(1)

A. 人民检察院对某局局长的挪用公款行为向法院起诉

B. 纪检、监察部门对某检察官的违纪行为进行审查

C.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工作进行监督

D. 人民法院对某法官的受贿行为进行审判

解析: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法律监督体系和社会法律监督体系。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换言之,检察机关的监督,是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只有检察机关的监督属于专门监督。

5.原始社会规范之所以不能称为“法”,下列对于原因的阐述正确的有:(1)

A.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B. 它并不是一种社会规范,并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C. 它没有反映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

D. 它并不用于调整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而在于调整氏族与氏族之间的关系

解析:法与原始社会规范都是社会规范,要求人们普遍遵守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因此B项错误。与法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不同,原始社会规范正是反映了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因此C项错误。原始社会规范只适用于同血缘的本氏族部落成员,因此D项错误。只有A项表述正确,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6.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律适用结果的是:(2)

A. 北京市公安局对涉嫌强奸罪的李某依法拘留

B. 上海市某区人民检察院作出的高某故意伤害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决定

C. 南昌市某区公安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王某作出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决定

D. 合肥市市委作出的关于严肃处理某几个党员领导干部经济问题的决定

解析:法的适用,又称司法,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这里必须明确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而在我国,只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专门机关,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能不得从事此项工作,换言之,也就只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才能称为法的适用的主体。依此,本题中B项是正确答案,注意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即可。

7.“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8)

A. 《晋律》

B. 《魏律》

C. 《唐律》

D. 《j匕齐律》

解析:所谓“重罪十条”是指危害当时统治阶级利益的最严重的十种重大犯罪的总称,把它作为严厉的打击对象,包括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和内乱。“重罪十条”首次确定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律》,随后在隋唐之后的各代都得到了具体的应用。故本题答案为D。

8.“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什么是前提,是第一位的? (1)

A. “实施德教”

B. “礼治” 

C. “用刑宽缓”

D. “长治久安”

解析:“,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下位的。“德教”的具体内容,周初统治者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

9.下列对于美国法判断正确的是: (8)

A. 最高法院并非案件的最高审级,包括上诉法院和高等法院

B. 众议院掌握违宪审查权

C. 美国法还是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D.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成文宪法

解析:A项混淆了英国法院系统和美国法院系统;B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掌握违宪审查权;C项是没有依据的,美国法中封建因素较少,因为北美大陆原本就不存在封建制度。D项才是正确的表述。

10.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是什么?(1)

A. 《十二表法》

B. 市民法

C. 万民法

D. 《国法大全》

解析:《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它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世纪以来,《十二表法》被认为是罗马法的主要渊源。

11.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成员是:(1)

A.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 

B. 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C. 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秘书长 

D. 总理、副总理、秘书长

解析:《宪法》第88条: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可见,A项是正确答案。

12.下列关于宪法原则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8)

A.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都遵循国家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和权力制约原则

B.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所遵循的基本人权原则在内容上是了致的 

C.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并未确立基本人权的原则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都遵循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和权力制约原则。A项错误。虽然原则相同,但具体内容上不同的,B错误;社会主义国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615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89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