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105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8)
A. 法的作用直接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运行,无论是制定法、判例法还是习惯法都是与国家权力相联系的
B. 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别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法的这五种规范作用是法律所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
C. 法的社会作用是从法的本质和目的出.发确定法的作用,它是由法的内容和目的确定的
D. 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它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先进性的规则而超越社会的发展阶段进行创造或改变社会现状,这是法的预测作用的体现
解析:法的作用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这是法律的普遍属性;同时它又是翅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现的,所以,ABC选项正确。D项错在于忽略了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法的作用不可能超出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阶段进而改变社会。
2.下列关于法的事实判断和法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正确的是:(2)
A. 法的事实判断关心的是法所调整的社会现实,是客观的;而法的价值判断所关心的是人的社会需要,所以带有主观性
B. 法的事实判断关心的是法的实然状态,而法的价值判断关心的是法的应然状态
C.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法的事实判断的表现
D. 法的事实判断在于对现实法律的客观认识,进而实现主体与客体相符合。所以对法律的学习研究应当尽可能做到价值中立,不偏不倚,避免和排斥带有价值判断的因素
解析:法的事实判断和法的价值判断是法的价值的两个认识维度,都是主观认识的表现,故A错误;“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说不平等是事物的属性,带有价值判断的因素,所以是法的价值判断,故C不选;D项错,在法律的学习研究中割裂和对立了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之间的关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A. 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因此每一个法律条文与每一条法律规则都是对应的
B. 法律规则的适用是以“全有或全无”方式应用于个案中,而法律原则可以以冲突的形式存在于同一部法律之中
C.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法律条文是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的
D. 依据法律原则的不同分类,“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政策性原则、基本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解析: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条文可能是几个法律规则的总和,也可能几个法律条文构成了一个法律规则,故A错误;同一部门法的法律原则的冲突是可以并存的,这种冲突的衡量是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的,所以B正确;C错在将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当成了法律条文的构成要素;D错在于“一事不再理”原则不是基本原则,而是具体原则。
4.当国家企图指责一个人的行为并企图追究这个人的行为责任时,它必须是根据已制定出来的法的规则来作出这种指责和追究。该表述属于法的规则的哪一特征?(2)
A. 法的规则具有的普遍性特征
B. 法的规则具有的先在性特征
C. 法的规则具有的稳定性特征
D. 法的规则具有的统一性特征
解析:本题题干的表述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现存的法律,也只需要遵守现存的法律。而法的规则的先在性特征是指只有当法律被制定出来以后才能成为人们遵守的依据,人们只需要遵守现行的法律。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
5.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的实践中通过对下级法院类似案件的若干判决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个别可供其他法院借鉴的案例,这种推理方法是下列哪一种?(8)
A. 归纳推理方法
B. 辩证推理方法
C. 类比推理方法
D.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结合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的实践中通过对下级法院的类似案件的若干判决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个别可供其他法院借鉴的案例,这是一种归纳和类比相结合的过程,所以应选D。
6.以下对于法与道德的区别不正确的说法有:(8)
A. 法是经过国家机关依照特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是自发形成的
B. 法在特定的国家基本是一元的;而道德则是多元的多层次的
C. 法关注外在行为,一般不问动机;道德关注人的内心
D. 法律具有强制力,而道德不具有强制力,除非它已经上升为法律
解析:法与道德的区别表现在:(1)生成方式上的建构性和非建构性。法是经过国家机关依照特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是自发形成的。A项说法正确。(1)行为标准上的确定性和模糊性。法具有明确具体的行为模式(虽然具有相对性);道德的要求则比较笼统、模糊。(3)存在形态上的一元性和多元性。法在特定的国家基本是—元的,法律评价也具有共通性;而道德则是多元的多层次的,道德评价具有较多的个体性。B项说法正确。(4)调整方式上的外在侧重和内在关注。法关注外在行为,—般不问动机;道德关注人的内心。C项说法正确。
7.下列关于西周与宋朝的婚姻制度的对比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是:(2)
A. 西周时必须通过“六礼”程序完成,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至此.婚礼始告完成;西周时结婚必须实行“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一夫一妻”制,在宋朝时依旧保留
B. 宋律规定“男年十五,女十三以上,并听婚嫁”,对违反成婚年龄的,不准婚嫁;并严格禁止五服以内的亲属结婚
C. 按照周朝的礼制.女子“有所娶而无所归,不去”;在宋朝时对这一点稍有变通,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的,准妻改嫁。可见,女子的离婚自由有所扩大
D. 宋律规定,如夫亡,妻“不守志”者,“若改嫁,其现在部曲、奴婢、天宅不得费用”,严格维护家族财产不得转移的固有传统
解析:关于西周和宋朝时期的婚姻制度,应予以重视。在禁止五服以内的亲属婚姻方面,宋朝有所放宽,允许姑舅两姨兄弟姐妹结婚。其余选项都是周宋两朝婚姻制度的正确对比,应注意领会。
8.下列关于美国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4)
A. 美国法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在实践中实行“遵循先例”原则,以归纳的推理方式为主,强调程序的重要性
B. 美国法创造了对宪法产生深刻影响的近代宪政思想,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并对整个近代时期的宪法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
C. 美国法的法律体系庞杂,封建因素和种族歧视因素少,强调人人平等和私有财产保护原则
D. 美国法最早建立了反垄断法制
解析:美国法继承了普通法的传统,并在建立本国法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批评与创新精神,但仍然存在着反劳工立法和种族歧视立法的消极内容。
9.关于《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对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
A. 《法国民法典》首创了资本主义的“契约自由”原则,肯定了“个人最大限度自由、法律最小限度干预”的立法精神
B. 《德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核心和基础,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民法的基本原则
C.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都确立了过失责任原则
D. 《德国民法典》中单独规定了法人制度,承认法人为民事权利主体,这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的第一部全面规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
解析:《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两个代表作,对两者应注意把握。此外,《法国民法典》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民法典,故选B。
10.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4)
A. 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
B.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540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