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80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体现了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哪一原则?( )(4)
A. 比例原则
B. 价值排序原则
C. 个案平衡原则
D. 合法性原则
解析:这一规定表明,发生法律价值冲突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的特定情况、法律主体的具体需要和利益,兼顾各种要求,处理各种关系,进行慎重选择以取得个案平衡,即进行全面性选择。个案平衡适用于同一位阶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价值排序适用于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冲突,比例原则和合法性原则是国家公权力行使的准则。
2.王华的父亲因与他人发生口角,被对方捅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王华与母亲继承了父亲的遗产,这里引起继承关系的发生的是:(2)
A. 法律行为
B. 法律事件
C. 事实构成
D. 违法行为
解析: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必备条件。根据法律事实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分为两类: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在当事人的意志控制下实施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善意行为、恶意行为、意志行为和事实行为。本题虽然死亡是因他人的违法行为所致,但造成继承关系产生的则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死亡事件的发生。
3.赵某和王某为邻居,常有口角。一天,由于王某养的羊吃了赵某菜地里的菜,赵某大怒,遂砍伐王某屋前的果树十棵。王某向乡派出所控告,乡派出所接到控告,经调查后,以县公安局的名义对赵某作出5天的拘留决定,并责令赵某赔偿王某200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4)
A. 王某因对果树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的法律关系
B. 县公安局与赵某形成了平权的法律关系
C. 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相对法律关系
D. 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第一性法律关系
解析: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第8条第2款规定:“对水路运输行业管理影响较大的非营业性船舶运输的审批办法,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这一规范属于:( )(1)
A. 委任性规则
B. 授权性规则
C. 任意性规则
D. 准用性规则
解析:
5.关于法的本质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4)
A. 法的本质是法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的同一
B. 法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和认可的,并由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现,这些体现了法的正式性,而法的正式性正是法的本质的最终体现
C. 法的本质根源在于一定社会物质的生活条件
D. 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具有公共性
解析:法的本质是内在联系,法的现象是外部联系,因此A项错误。法的正式性只能是法的本质的最初表现,因此B项错误;法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但在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中立性,因此D项错误。法的内容是受到一定社会因素制约的,最终也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因此C项正确。
6.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对( )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4)
A. 林某丧失劳动能力,靠子女供养,却不小心损坏了路边设置的价值3千元的仪器
B. 罗某偷了一辆价值100元的自行车,14年后被人查出
C. 王某遇到3个手拿利刃的歹徒抢劫时奋起反抗,夺过刀将其中一个歹徒刺成重伤
D. 张某损坏了王某的彩电,双方达成协议不需要张某赔偿
解析:A项属于履行不能而免责;B项属于时效免责;D项属于协议免责。而C项并不属于免责的条件,此时因正当防卫不存在法律责任问题,也就谈不上免责。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契约的规定,错误的有( )(2)
A. 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傅”是指债券,“别”是一分为二,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各执一半
B.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质”是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剂”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
C. 宋朝的借贷契约因袭唐制,对借与贷做了区分,借是指使用借贷;贷是指消费借贷;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对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
D. 宋朝买卖契约分为绝卖、活卖与赊卖三种,绝卖是指一般买卖;活卖是指附条件的买卖,当所附条件完成,买卖才算最终成立;赊卖是指采取类似商业信用或预付方法,而后收取出卖的价金
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
8.“八议”首次规定于( )。(2)
A. 《晋律》
B. 《曹魏律》
C. 《北齐律》
D. 《唐律》
解析:“八议”制度源于西周的“八辟之议”主张,《曹魏律》将“八议”入律,形成“八议”之制。从此,“八议”成为历代封建法律的重要内容。
9.下列不属于罗马法的物法的范围的是:(2)
A. 物权
B. 亲属
C. 继承
D. 债
解析:罗马法的物法包括物权、继承、债三部分。
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是哪个?(4)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天坛宪草”
C. “贿选宪法”
D. 《中华民国宪法(1947)》
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是1923年“贿选宪法”。
11.下列表述中,哪个选项属于省人大常委会的人事权?( )(1)
A. 补选本省的全国人大代表
B. 罢免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C. 决定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代理人选,但须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 补选本级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解析:
12.有权提出修改我国宪法议案的主体是:(2)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2/3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 1/3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解析:《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可见,有权提出宪法修改议案的主体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而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罢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需要原选区( )名以上选民联名,向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请求。(2)
A. 100
B. 50
C. 30
D. 20
解析:《选举法》第44条规定:“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所以本题选B,本条于2004年10月27日修改,须注意。
14.下列关于法律的表述符合立法法规定的是:( )(8)
A. 签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应载明该法律的制定机关和施行日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686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