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63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63

本单篇文档共24799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模拟试卷 2501人下载
价格: 1.20 原价:¥8.80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63

单项选择题

1.依据立法法,下列哪些事项不属于只能制定法律的__________。(8)

A. 国家主权事项

B.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 犯罪与刑罚

D. 民事法律制度

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条的规定,其中“民事法律制度”与“民事基本制度”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故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2.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运用时,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__________。(4)

A. 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由国务院裁决

B. 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并裁决

C. 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D. 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裁决

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6条。

3.国务院和中共中央联合发布的规范性决定和指示属于__________。(4)

A. 法律

B. 政策

C. 既是政策,又是行政法规

D. 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有特殊性。

4.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1)

A. 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 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是由刑法、民法等基本法所规定的

C. 法律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即为“从新原则”

D. 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的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解析:法的效力是指法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和对什么人适用,包括法的时间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法对人的效力。

5.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法律”应作__________。(2)

A. 限制解释

B. 扩充解释

C. 字面解释

D. 学理解释

解析:根据解释的尺度,法的解释可分为字面解释、扩充解释和限制解释。扩充解释,是对法的规范所作的广于法的条文的字面含义的说明,以充分实现立法原意。题中“法律”应指所有规范性文件,而不仅仅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狭义的法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6.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适用法律时是否还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4)

A. 就不应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B. 有时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C. 仍然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D. 法律应无条件地服从党的领导

解析:党的政策对国家的各种活动包括立法和法的实施活动都有重要指导作用。适用法律当然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D项表述明显错误。AB项的表述也是不正确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下列哪一项?(4)

A. 不同于合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都处于人的意志支配下

B. 法律制裁是违法行为的必然后果

C. 违法行为实际侵犯了法所保护的人类生活的共同秩序

D. 任何公民都有可能实施违法行为

解析:违法行为是指人们违反法的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主观上有过错的活动。违法行为必须是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所以A项错误。违法行为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的,所以D项错误。法律制裁并非违法行为的必然后果,因为法律制裁的施行还需要其他条件,所以B项错误。本题中C项叙述是正确的。

8.规范责任论认为,法律体现社会的价值观念,是指引和评价人的行为的规范,法律责任的本质是什么?(8)

A. 对违法者的道义责难

B. 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存在

C. 使违法者适应社会生活和再社会化

D. 行为的规范评价

解析:规范责任论认为,法律责任的本质是行为的规范评价。因为该流派认为,法体出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是指引和评价人的行为的规范。

9.下列情形中,在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体系中,属于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是__________。(1)

A. 人民检察院对某局局长的挪用公款行为起诉后,向该局提出司法建议

B. 纪检、监察部门对某检察官的违纪行为进行审查

C.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工作进行监督

D. 人民法院对某法官的受贿行为进行审判

解析:《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换言之,检察机关的监督,是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

10.__________是宋代最重要、最经常的一种立法活动。(2)

A. 《宋刑统》

B. 编敕

C. 编例

D. 编令

解析:《宋刑统》是宋初主要的立法活动,但在制定以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终宋之世,用之不改”。随着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历代皇帝都制定并颁布了大量的敕令,为了防止这些敕令之间的相互矛盾,必须对之加以汇编。所以,在太祖四年颁布《宋刑统》之后,编赦成为最主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

11.宋代为了加强对司法的控制,在中央设立了审刑院,在地方上设立了__________。(2)

A. 转运史

B. 提点刑狱司

C. 司法参军

D. 佐判

解析:地方行政机关分为路、州(府)、县三级,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在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州、县一级主要是由州县官兼理司法,并设立有司法参军来佐理知县理判案件。

12.清代的会审制度在明朝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其中在明代会官审录制度和朝审制度的基础上,清代发展成为一种每年举行一次的会审大典,称为__________。(8)

A. 朝审

B. 热审

C. 九卿会审

D. 秋审

解析:清代的秋审制度是在明代的九卿会审和朝审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又有新的变化。秋审制度之所以被称为国家的大典,就在于:一是参加会审的人员包括内阁、军机、九卿、詹事、科道以及各院寺监等官员,有时皇帝也亲自参加;二是会审的案件包括全国上报的、并且经过各省督抚层层复核的各类死刑案件;三是会审的结果必须报经皇帝最后裁决;四是会审的时间安排在每年的秋天,也符合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关于秋冬行刑的指导思想;五是秋审的结果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这与其他会审的结果是不同的;六是秋审的规范法律化,清朝制定专门的《秋审条

1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__________。(1)

A. 铸刑书

B. 邓析的“竹刑”

C. 铸刑鼎

D. 《法经》

解析: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刑书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贯彻执行。公元前530年,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上,称为“竹刑”。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动。

14.抽象的精神原则是中国古代的礼的含义之一。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4)

A. “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

B. “亲亲长为首”

C. “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479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63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