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64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1)
A.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B.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力
C. 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实施的惟一力量
D. 任何情况下法的实施都必须借助于国家强制力
解析: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2.在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_________。(2)
A. 假定
B. 行为模式
C. 肯定性法律后果
D. 否定性法律后果
解析:在法律规则要素中,行为模式是符合假定条件,承担法律后果的中心环节。处于核心地位。
3.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些规定属于_________。(2)
A. 法律规范
B. 法律原则
C. 法律概念
D. 法律技术性规定
解析: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一起形成法律规范。法律原则的种类有:①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B属于公理性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属于政策性原则。②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③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4.根据法的渊源的载体形式不同,可将法律渊源分为_________。(8)
A. 主要渊源与次要渊源
B. 直接渊源与间接渊源
C. 制定法渊源与非制定法渊源
D. 成文法渊源与不成文法渊源
解析:按照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不同,法可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5.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8)
A. 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 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朝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 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 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分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解析: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我国古代有法律,尽管“诸法合体”,没有明确的部门法的划分,但还是有其体系,而不能说没有部门法的划分,就不存在法律体系。所以,选项D错误。
6.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2)
A.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 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 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 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解析:在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不同。在等级特权社会,法律制度往往强调以义务本位,而在民主法治社会则是以权利为本位的,此时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而选项B过于强调义务,因而是错误的。
7.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1)
A. 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 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 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 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解析:违法行为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的,无论主体是故意还是过失,或者有无责任能力,无论该行为是否破坏和侵犯法律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都是以法律的确认为基础的。
8.《大清民律草案》共分哪五编?(2)
A. 总则、物权、债权、亲属、继承
B. 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
C. 总则、物权、继承、诉讼、人法
D. 总则、人法、物法、家制、诉讼
解析:《大清民律草案》的编排体制例仿德国、日本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其体例为: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等五编。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仿效资产阶级刑法体例和原则制定的刑法典是_________。(8)
A. 《大清现行刑律》
B. 《大清律例》
C. 《暂行新刑律》
D. 《大清新刑律》
解析:《大清新刑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仿效资产阶级刑法体例和原则制定的刑法典。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____。(4)
A. 《十二表法》是关于土地占有、债务、家庭、继承和诉讼等方面的法规
B. 《十二表法》是罗马最古的立法文献,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C. 《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法律,它主要是对罗马习惯法的总结
D. 《十二表法》的主要特点是诸法合体、私法为主,比较注重对程序法的规定
解析:《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它主要是对前一阶段罗马习惯法的总结,并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有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乱于实体法的特点。B项正确,因为最早的三法文献亦指第一部成文法;C项不正确,因它仅说《十二表法》是第一部法律,而非第一部成文法。
11.“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唐律中有关什么的规定?(1)
A. 类推
B. 法律适用
C. 法律解释
D. 自由裁量
解析:唐朝的刑罚适用原则。唐律中规定当处理某一件案件而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时,可以适用类推原则,即“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12.下列对于宪法的评价作用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2)
A. 宪法的评价作用与其他法律的评价作用一样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
B. 宪法的评价作用具有广泛性,涉及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对于公民个人的行为则并无评价作用,只能由法律来评价
C. 宪法的评价具有集中性,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D. 宪法评价具有最高性,因为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解析:宪法的评价与法律的评价作用一样具有客观性、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因此A项表述正确。宪法评价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个人的行为也是宪法评价作用的对象,因此B项表述错误,当选。CD项都是正确的表述,应当记住。
13.下列提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4)
A. 法国实行专门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体制
B. 我国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有国家主席的设置
C. 新中国历部宪法都规定了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
D. 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县级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解析:C项的错误在于: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1975年宪法没有规定宪法的实施监督机关,1978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
14.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8)
A.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 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 宪法有严格的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290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