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76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项为正确的组合?( )
①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均有约束力,为人们提供了行为的标准,因而具有法的特征和效力
②一位党的干部因受贿被判处刑罚,同时被开除党籍,这些都是法的实施方式的体现
③法是司法机关的办案依据,因此,可作办案依据的典型判例、行政规章、国家政策都可列入法的范畴
④法的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由于北京市地方性法规只能在北京市有效,因而不是法(4)
A. ①④
B. ②③④
C. 都不正确
D. ④
解析:
2.法律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中根据法律行为是否需要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可将法律行为分为( )。(1)
A. 要式法律行为与非要式法律行为
B. 单方法律行为与双方法律行为
C. 抽象法律行为与具体法律行为
D. 一般法律行为与特殊法律行为
解析:本题考点为法律行为的分类、要式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法律行为,相对比较简单。
3.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被称为( )。(8)
A. 法律体系
B. 法系
C. 立法体系
D. 法律部门
解析:所谓法律部门,亦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所作的分类。通常凡是调整同一种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即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
4.下列有关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建立在对人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具有人身依附的性质
②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中,国家只是充当“私有财产的守护神”这一被动角色
③前资本主义法制制度主张契约自由和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
④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都是等级法、特权法(2)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③④
D. 都不正确
解析: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是一个特定的法理学术语,是指奴隶制和封建制法律制度。①项是正确的,无论是奴隶制法还是封建制法,都建立在对人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奴隶制下是奴隶(或农奴)对奴隶主(或农奴主)的依赖;封建制下是附庸对封建领主的依赖。④项也是正确的,都以等级划分人的尊卑贵贱,以维护少数人的特权。②③两项是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概念。法的历史发展中,几种历史类型的法按下列顺序排列:
5.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是由行为者的自由意志,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因而只能根据行为人行为的环境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来确定法律责任的有无和重轻。此种观点属于下列选项中的哪一种理论?( )(8)
A. 规范责任论
B. 历史责任论
C. 环境责任论
D. 社会责任论
解析:西方法学在法律责任的本质问题上有三种影响较大的理论,即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它们分别以人的自由意志、客观条件和法的规范作为确定法律责任的标准。本题题干的含义与D项相符。本题比较容易混淆的是C项,但从题干“环境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表述来看,环境责任论的名称显然不够全面。本题虽然是在考记忆,但千万不要因为复习时没有看到或忘记了该知识点而放弃本题。其实只要稍加推理,答对本题并不难。
6.下列关于法系与法律体系含义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 )(1)
A. 法系是根据英国普通法(判例法)和欧洲大陆法典法的历史传统而对法所作的分类
B. 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C. 法系是具有同一历史传统的国家和地区的法的总称
D. 法律体系是一国之内的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其他国家的法或完整意义的国际法
解析:两个概念虽然在形式上只有两字之差,但其含义却相去甚远。答案A是以偏概全,虽然A项表述的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为世界上的两大主要法系,但法系不仅仅包括这两个法系。根据学者们的不同观点,法系有16个、4个和5个之分,因此A项为错。BD两项所述是法律体系的概念,C项是法系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法律体系指“一国之内”的“现行法”,不包括国际法,也不包括已失效的法,但却包括将要制定的法,甚至包括需要制定的法。
7.学生甲和学生乙刚参加完一次民事案件庭审的旁听,回来的路上,二人边走边谈,
学生甲说:
①王某违约不向张某交付货物就应该承担交付货物的法律责任;
②王某不交付货物,就要由张某对其进行法律制裁。
学生乙说:
①法院判王某不仅交付货物,而且要赔偿张某的经济损失,让王某尝一下承担法律责任的滋味;
②王某如果不履行法院的判决,法院就要强制执行,对其实行法律制裁。
二者的谈话中,正确的说法有( )(2)
A. 学生甲①②学生乙①②
B. 学生甲①与学生乙②
C. 学生甲②学生乙①
D. 学生甲①学生乙①②
解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有法律责任不等于有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方式;法律责任可以主动承担,而法律制裁必须由司法机关通过诉讼程序进行。本题中学生甲的论点①和学生乙的论点②正确地反映了这种关系,所以应选B。学生甲的论点②中进行法律制裁的主体不应是张某,而应是法院;学生乙的论点①混淆了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概念。
8.下列有关西周法制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8)
A. 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原则
B. 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
C. “五听”是西周审案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
D. 西周时期的礼不具备法的性质
解析:“同姓不婚”是西周缔结婚姻的一个前提。西周时期为巩固宗法等级制,已经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确定口供的真实性,西周采取“五听”的审问方式,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案件的是非曲直。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并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实际的调整作用,可见西周时期的礼是西周社会不成文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具备法的性质。由此可知,D的表述不正确。
9.北洋政府时期的刑事法律主要是在《大清新刑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名叫( )。(2)
A. 《中华民国刑法典》
B. 《暂行新刑律》
C. 《中华民国刑法草案》
D. 《暂行新刑律施行细则》
解析:需要注意:一是《暂行新刑律》与《大清新刑律》的关系。必须明确《暂行新刑律》是在晚清《大清新刑律》的基础上删改而成的一部刑事法律。二是在颁布实施《暂行新刑律》的同时,北洋政府还制定并颁布实施《暂行新刑律施行细则》,以解决新刑律实施前后司法实践中的若干具体问题,从而使得《暂行新刑律》比《大清新刑律》有所进步。
10.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政建设主要是按照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建国三时期理论”来展开的,其中,标志着由军政时期向训政时期转型的宪法性文件是( )。(1)
A. 《训政纲领》
B.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C. “五五宪草”
D. 《中华民国宪法》(1947)
解析:
11.下列有关《法国民法典》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4)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026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