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98
单项选择题
1.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关于二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4)
A. 权利和义务是一切法律规范、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B. 法的运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机制都是围绕权利和义务展开的
C. 通过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关系,是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但该调整方式并非法所特有
D. 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解析:
2.蒋某与韩某为邻居。某日,蒋某开车发生追尾事故,被对方起诉,要求赔偿修车费用和误工费。韩某为某大学法学院教授,因此蒋某咨询韩某对方的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据以及他应如何应诉,韩某向蒋某解释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韩某的解释属于( )。(8)
A. 正式解释
B. 司法解释
C. 学理解释
D. 任意解释
解析:
3.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下列情形中,何者属于法律制裁?( )(4)
A. 阿翠在“好再来”饭店工作,某日上菜不小心烫伤客人,因此阿翠立即拿出了500元陪受害人去医院救治
B. 大龙钢铁公司与鳄鱼机械厂因购销合同发生纠纷,经过上海市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大龙钢铁公司赔偿鳄鱼机械厂3万元
C. 丁某是某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办理行政许可事项中,因行为不当,所在机关给予其警告处分
D. 黄某与安某为邻居,黄某因嫉妒安某生活富足优越,向其他邻居散布诸多不利于安某的谣言,给安某造成了极大的名誉损害,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黄某公开向安某赔礼道歉
解析: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把握法律制裁应注意三点;一是法律制裁必须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实施;二是法律制裁是违法者被动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三是法律制裁是惩罚性的,而非补充性的。据此,选项A中,责任人阿翠主动承担责任,不符合第二点,因此不是法律制裁;选项B、D中,仲裁机关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民间组织,不符合第一点特定国家机关的要求,且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书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一方当事人一旦反悔,调解协议书就成为一纸空文,因此都不是法律制裁。ABD三项不符合题。
4.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其核心要求是作为定案根据的事实必须是客观事实。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中作了重大改变,其第6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据此,民事审判的定案根据是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即证据事实。对此,下列各项理解正确的是( )。(4)
A. 该事例说明,民事诉讼的目的是解决利益纠纷,对事实的揭示只是为解决争端和纠纷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依据,不一定非要根据事实定案
B. 该事例说明,法律原则应与时俱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已经不适应民事诉讼的要求
C. 该事例说明《民事诉讼法》等立法活动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D. 该事例说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是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解析:选项A考查的是民事审判的定案根据。民事诉讼设置的目的在于权利保护,对事实的揭示虽然只是为解决争端和纠纷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依据,但这是定案的必经过程,不揭示事实,定案就无依托,定案要根据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所以选项A错误,不符合题意。选项B考查的是法律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在各项基本原则处于核心的地位,其他各项原则都以这一原则为目的,为这一原则服务。
5.关于法学上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 法律的价值判断以主体为取向尺度,随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出相关差异;法律的事实判断以现存法律制度作为判断的取向,不因主体不同而有差异
B. 法律上的价值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法律上的事实判断完全排除判断者自己的情绪、情感、态度等主观性因素对认识问题的介入,因此是“情感中立”或“价值中立”的
C. 法律上进行的价值判断是一种规范性判断,法律事实判断则是一种描述性判断
D. 法律上价值判断的真伪,取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契合程度,事实判断的真伪在于与主体的真实情况是否符合
解析:所谓价值判断,即关于价值的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所谓事实判断,在法学上是用来指称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与判断。选项A考查的是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取向差异。法律的价值判断由于是作为主体的人所进行的相关判断,因而它以主体为取向尺度,随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出相关差异。事实判断是以现存的法律制度作为判断的取向的。
6.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下列对于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2)
A. 大民和菁菁恋爱一年后,双方决定通过试婚来确认是否能走进婚姻殿堂,于是二人签订了一纸试婚协议,双方试婚期间形成一种法律关系
B. 2006年9月,杨成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某工商局工作,他与工商局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为横向法律关系
C. 2006年10月,公民齐某从其原单位某市民政局调到该市环保局,齐某的人事调动关系属于行政法上的双向法律关系
D. 放心肉食店由于卫生条件不合格,被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罚款,放心肉食店和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为第一性法律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关系。对法律关系的把握应注意三点:(1)法律关系是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2)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合法的社会关系。选项A考查的是对法律关系的理解。试婚关系的实质是未婚同居,对此,我国法律并不调整,因此,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虽然同居本身可能导致一定法律关系的产生,但其本身并非法律关系。选项A错误。选项BCD考查的是法律关系的各种分类。
7.下列国家在宪法制度中既是刚性宪法制度又是实行特设解释制度的国家是( )。(4)
A. 美国、奥地利、德国
B. 英国、法国、日本
C. 西班牙、法国、德国
D. 中国、法国、奥地利
解析:关于宪法的分类,根据宪法的修改是否需要遵循特定的程序为标准,可以将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英国没有对宪法修改规定特定程序,与一般法律修改程序无异,故被称为柔性宪法,其他几国为刚性宪法,由此排除B。关于宪法解释的分类,根据解释机关的不同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专门机关解释三种制度。立法解释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行使宪法解释权,如我国;司法解释是指由普通司法机关行使宪法解释权,如美国、日本;特设解释是指由专门设立的机关行使宪法解释权,如法国由宪法委员会负责解释宪法,德国、奥地利、西班牙由宪法法院行使宪法解释。
8.下列说法中与当时我国宪法规定相符的是( )。(8)
A. 甲说:“1995年,我们县有十多家大型国营企业。但是,2000年都改成股份制了。”
B. 乙说:“1990年,我父亲将家里的承包地出租给其他村民,和妈妈进城做起了服装生意。”
C. 丙说:“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合法地位。”
D. 丁说:“截止到1993年,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自主权都是有限的,必须在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和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进行。”
解析:关于A,根据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5条的规定,“国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539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