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68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罪刑法定原则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含义是( )。(4)
A. 刑法不得溯及既往
B. 刑法不得类推解释或类推适用
C. 刑法不得规定过分的、残酷的、不确定的刑罚
D. 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排斥习惯法
解析: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轻法具有溯及力,禁止事后重法有溯及力。
2.司机小王,由于曾在特警队中训练过特技驾驶,对自己的开车技术深信不疑。且自恃技术高超,经常做些“高难动作”,从未失手。一日途经一渡口时,为向朋友炫耀,违反渡口汽车应顺跳板缓行驶上渡船的规定,企图不经跳板直接从岸边“飞车上船”,结果导致汽车上船时造成渡船倾覆,小王的主观过错是( )。(8)
A. 间接故意
B. 意外事件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解析:本题涉及对犯罪故意过失的理解。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为过于自信的过失,本案中小王自恃技术良好,是过于自信。
3.根据刑法第20条前两款的规定,______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______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否则就会造成新的不法侵害。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进行“防卫”的,属于 ;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防卫”的,属于______。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______;关于______的罪过形式,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______不是独立罪名,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确定罪名;对于______,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8)
A. 2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B. 2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C. 3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防卫过当”
D. 3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解析:本题涉及正当防卫。根据《刑法》第20条的规定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不难得出本题的结论。
4.甲人户强奸乙女,乙的妹妹丙被呼救声惊醒,丙到乙的房间举棒将甲打昏,并拨打110报警。同时乙发现甲在动,捡起棒子朝甲头部猛击两下,后乙丙逃离该屋,将门反锁。后甲死亡。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8)
A. 防卫过当
B. 故意杀人罪
C. 假想防卫
D. 正当防卫
解析:根据当时情形,被击倒的甲仍对乙丙存在威胁,不认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所以乙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5.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 )。(8)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解析:本题涉及犯罪未完成状态。犯罪中止要求犯罪后犯罪结果未发生之前阻止结果的发生,有明显效果,而本案中萧某仍然死亡,犯罪结果还是发生了,故是犯罪既遂。
6.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状态,甲能够援救却不援救,致使乙被淹死。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完全能够及时援救乙,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不愿跳人河中救人。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2)
A. 构成共同犯罪
B. 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 均不构成犯罪
D. 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解析:本题涉及不作为。有作为义务的人不作为才构成不作为犯罪,如本案甲因先前行为而有了作为义务;丙无作为义务,而又不与甲有共同犯罪意图,丙不构成犯罪。
7.甲伪造某国家机关公函和进城户口专用章,对想办理“农转非”手续进城的人进行诈骗,共骗得人民币9000余元,甲所实施伪造国家机关的公文印章的犯罪与诈骗犯罪的关系应为( )。(4)
A. 结合犯
B. 继续犯
C. 牵连犯
D. 想象竞合犯
解析:本题涉及一罪与数罪。伪造国家机关的公文印章的行为是手段行为,诈骗罪是结果行为,运用犯罪手段实施犯罪又构成他罪,具有牵连关系,是牵连犯。
8.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船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轮船上的一名美国乘客甲遭到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枪击身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2)
A. 对乙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B. 对乙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C. 对乙谋杀案我国没有管辖权
D. 对乙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解析:在中国船舶上的犯罪就认为是在中国的犯罪。另外,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就认为是在中国犯罪。因此适用的根据是属地原则。
9.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适用数罪并罚情况,说法不正确的有( )。(2)
A. 判决宣告以后发现“漏罪”的并罚
B. 刑满释放以后再次犯罪的并罚
C.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
D. 判决宣告以后又犯新罪的并罚
解析:本题涉及数罪并罚。见《刑法》第69条、第70条。
10.裴某尚在管制执行期间,裴某的下列哪些行为是不违反管制规定的行为?( )(8)
A. 与他人合作写了一本《股市参与技巧》,使用化名出版
B. 悄悄回云南老家为父亲办理丧事
C. 家中经常去人,来去匆匆非常可疑,且从未报告
D. 每天买一摞报纸回家,不知在干什么
解析:本题涉及刑罚的执行。《刑法》第39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四)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11.以数额较大作为构成犯罪条件的犯罪是指( )。(4)
A. 走私罪
B. 非法经营罪
C. 抢夺罪
D. 抢劫罪
解析:本题涉及数额犯。走私罪和抢劫罪都是严重犯罪,不以数额较大作为构成犯罪条件,AD均不正确;非法经营罪以情节严重作为犯罪构成条件,B也应排除。
12.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甲驾车逃离。甲的行为构成( )。(2)
A. 故意杀人罪
B. 交通肇事罪
C. 破坏交通工具罪
D.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
解析:本题涉及犯罪的主观要件。故意和过失是犯罪的两种主观心理状态。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又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本题的关键在于判定甲打方向盘的时候,对于吉普车司机和乘客伤亡的主观心理状态。如果是故意,则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是过失则构成交通肇事罪。本题中明显可以看出甲的心理状态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13.犯罪分子某甲企图实施爆炸行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647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