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6
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
(A)
A. 静电屏蔽
B. 电磁感应
C. 感应起电
D. 库仑定律
解析:导体的外壳对它的内部起到“保护”作用,使它的内部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静电屏蔽。图中的金属外壳可以保护内部的验电器不受外部电场作用,为静电屏蔽现象。
2.如图,将带正电的小球A固定,另一带电小球B从A附近的P点处由静止释放。其下落到Q点的运动轨迹如虚线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B( )。
(B)
A. 可能带正电
B. 在Q点的速度大于在P点的速度
C. 在Q点的电势能大于在P点的电势能
D. 从P到Q,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解析:根据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A对B产生了静电引力,引力方向指向小球A,则A一定带负电,A项错误。从P到Q电场力和重力都对小球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得知小球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小于动能的增加量。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3.如图所示,一条光线通过一个在水中的球形空气泡。下列哪一条表示出射光线的路径?( )
(A)
A. 光线1
B. 光线2
C. 光线3
D. 光线4
解析:气泡内为空气,气泡外为水,即气泡内为光疏介质,气泡外为光密介质,光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本题选A。
4.北京奥运会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90%的洗浴热水采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产生于太阳内部所发生的一系列核聚变反应。下列反应是核聚变反应的是( )。
(A)
A.
B.
C.
D.
解析:核聚变反应是两个或多个轻核结合成质量更大的核的反应,故本题选A。
5.如图所示,一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气缸静放在水平面上,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不计。气缸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计。现缓慢地逐渐向活塞上倒一定质量的沙土,忽略环境温度的变化,在此过程中( )。
(C)
A. 气体的内能增大
B. 气缸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 单位时间内撞击气缸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一定增多
D. 因为外界对气体做了功,所以气体的温度是升高的
解析:金属气缸导热性能良好,由于热交换,气缸内封闭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向活塞上倒一定质量的沙土时气体等温度压缩,温度不变,气体的内能不变,A、D两项错误。温度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平均速率不变,等温压缩时,根据玻意耳定律得知,压强增大,则单位时间内撞击气缸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故B项错误,C项正确。
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和3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3m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A. 质量为2m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 当F逐渐增大到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 当F逐渐增大到1.5T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
D. 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m和2m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2/3T
解析:质量为2m的木块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细绳的拉力、m对它的摩擦力和压力五个力的作用,A项错误;当F逐渐增大到1.5T时,对整体有a=m/v,对质量为3m的物体有F-T1=3ma,解得T1=0.75T,故当F逐渐增大到1.5T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C项正确,B项错误;轻绳刚要被拉断时,系统的加速度为a’=T/3m,对质量为m的物体f=ma=1/3T,即质量为m和2m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1/3T,D项错误。
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从图中可以看出( )。
(C)
A. 这列波的波长为5 m
B. 波中的每个质点的振动周期为4 s
C. 若已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此时质点a向下振动
D. 若已知质点b此时向上振动,则波是沿x轴负向传播的
解析:两个相邻波峰(谷)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由波形图可知,这列波的波长为4m,A项错误。由于波速未知,所以振动周期无法确定,B项错误。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此时质点a向下振动,质点b向上振动,C项正确,D项错误。
8.如图所示,容器A、B各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A、B的底部由带有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原先A中水面比B中水面高,打开阀门K后,A中的水向B中流,最后达到平衡,这个过程中( )。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96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