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
单项选择题
1.某高中物理教材介绍了一位科学家的设想:如图1所示,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将绕地球运动。这是最早的关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科学设想,提出该设想的科学家是( )。
(A)
A. 牛顿
B. 开普勒
C. 伽利略
D. 笛卡尔
解析: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将绕地球运动。这一想法也是最早的关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科学设想。故本题选A。
2.某种双折射材料对600nm的寻常光的折射率是1.71,对非常光的折射率为1.74。用这种材料制成四分之一波片,其厚度至少应为( )。(D)
A. 2.1×10-3mm
B. 3.0×10-3mm
C. 4.0×10-3mm
D. 5.0×10-3mm
解析:在该材料中寻常光与非常光的光程差为(1/4+n)个波长时为四分之一波片。当光程差为四分之一波长时,波片最薄,即|n0-ne|dmin=λ/4代入数据得|1.74-1.71|dmin=1/4×600nm,求得dmin=5000 nm,即为5.0x10-3mm,故本题选D。
3.如图2所示,在宽度为d的无磁场区域的左右两侧,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边长l为2d的正方形金属线框efgh置于左侧区域,线框平面法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对角线fh与磁场边界平行。现使线框以速度v垂直于磁场边界从图示位置向右匀速运动,在整个线框穿越无磁场区域的全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
(C)
A. 始终为顺时针方向
B. 始终为逆时针方向
C. 先为逆时针方向后为顺时针方向
D. 先为顺时针方向后为逆时针方向
解析:在e点进入无磁场区域至f经过一半无磁场区域的过程中,穿过金属线框efgh的向外的磁感线减少,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应向外,根据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在f经过一半无磁场区域至g点穿过无磁场区域的过程中,穿过金属线框efgh的向外的磁感线增加,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应向里,根据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4.图3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1.25s时的波形图,图3乙是该时刻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已知c位置的质点比a位置的质点晚0.5s起振。则该质点可能位于( )。
(D)
A. a和b之间
B. b和c之间
C. c和d之间
D. d和e之间
解析:根据c位置的质点比a位置的质点晚0.5s起振,可知此简谐横波的周期为1s,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根据图乙可知,在t=1.25s时,该质点在x轴上半部分且向下运动。B、C两项错误。由图甲可知,a和b之间将向上运动,d和e之间将向下运动。A项错误,D项正确。
5.在图4所示的理想气体循环中,若Ta,Tb,Tc,Td和γ已知,其中γ=,则其效率η为( )。
(A)
A.
B.
C.
D.
解析:图4所示的循环沿顺时针进行为热机,其效率η=1-Q放/Q吸。该循环只有等容升压吸热过程(b→c)和等压压缩放热过程(d→a)进行吸放热,则有所以,效率为
6.Ox坐标轴上有A、B两点,如图5甲所示。将点电荷Q置于轴上的某点,先后分别将试探电荷+qa放于A点,-qb放于B点,测得试探电荷受力大小与所带电量的关系分别如图5乙中直线a、b所示,方向均与x轴的正方向相同。关于点电荷Q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
A. 带负电,位置在OA之间且靠近O点
B. 带正电,位置在OA之间且靠近A点
C. 带负电,位置在AB之间且靠近A点
D. 带正电,位置在AB之间且靠近B点
解析:由图线可知,+qa和-qb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所以点电荷Q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11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