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
单项选择题
1.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描述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在振幅较小的情况下,通过该实验能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C)
A.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振幅、摆长均无关
B.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与振幅和摆长有关
C.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振幅均无关,与摆长有关
D.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振幅均无关,与摆长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
解析:单摆的周期
2.如图2甲所示,在力传感器下端悬挂一钩码。某同学手持该传感器,从站立状态下蹲,再从下蹲状态起立回到站立状态,此过程中手和上身保持相对静止。下蹲过程传感器受到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乙,则起立过程传感器受到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可能是( )。
(C)
A.
B.
C.
D.
解析:在起立过程中,该同学先向上加速运动,后向上减速运动。因此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可以判断加速度a向上时,处于超重状态,拉力大于重力,即拉力大于F0;加速度a向下时,处于失重状态,拉力小于重力,即拉力小于F0。故本题选C。
3.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若将地球和火星公转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忽略行星自转影响。根据表1,火星和地球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 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小
B. 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较小
C.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较大
D.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
解析:故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即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大,A项错误。故轨道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小,即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较小,B项正确。根据代入地球和火星各自的质量和半径,可得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9.77m/s2,而火星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3.69m/s2,因此地球的重力加速度较大,C项错误。第一宇宙速度
4.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火箭载人太空飞行有了历史性的突破。高空实验火箭起飞前,仪器舱内气体的压强p1=1 atm,温度t0=27℃。在火箭竖直向上加速飞行的过程中,当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g时,仪器舱内水银气压计示数p=0.6p0,已知仪器舱是密封的,则此时舱内温度为( )。(A)
A. 360 K
B. 180 K
C. 16.2℃
D. 32.4℃
解析:在火箭竖直向上加速飞行的过程中,设水银气压计的底面积为S,以水银柱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有p1S-mg=ma。因为a=g,所以p1S=2mg。以密封舱内气体为研究对象,起飞前,p0=1 atm,T0=273+t0=300K;在加速飞行的过程中,p=pgh=0.6p0,p1=2mg/S=2pgh,所以p1=1.2p0=1.2 atm。因为仪器舱是密封的,所以
5.某电阻中通有随时间变化的电流i,按每经过24s减少一半的规律变化,初始时刻电流为I0,如图3所示。该电流的表达式为( )。
(D)
A.
B.
C.
D.
解析:电流从初始时刻的I0开始变化,每24s减少一半。类比原子的衰变规律公式,其中τ为半衰期。可知,电流的表达式为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907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