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模拟试卷26
名词解释
1.市场
市场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市场在其发育和壮大过程中,也推动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信息反馈,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上市时间、产品销售状况等。市场联结着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供、销各方,为产、供、销各方提供交换场所、交换时间和其他交换条件,以此实现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经济利益。
解析:
2.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是一种有别于供给主导型与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它是指当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权力中心的制度供给意愿与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的中介环节时,就有可能突破权力中心设置的制度创新进入壁垒,从而使权力中心的垄断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之间达成一致,化解“诺思悖论”。
解析:
3.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财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解析:
4.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是指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完全一致,代理制的引入必然会诱发一定的成本。它包括:
①向代理人支付的薪金、奖金等费用;
②代理人为追求非货币物品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
③由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决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企业效率的损失。
解析:
5.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按劳分配的实质是以劳动为尺度进行收入(或消费资料)的分配,劳动者取得的收入与其提供的劳动量成比例。
解析:
6.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即产出的增加。它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来表示,GDP或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GNP或人均GDP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解析:
7.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转向主要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标志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评价和度量的,而技术创新又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创新。
解析:
8.后起者优势
“后起者优势”是指后起发展国家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较好,尤其是技术高度发达,这样它就可以跳过某些技术发展阶段,直接采用新技术。“后起者优势”的发挥在实践中遇到了种种制约因素:
①对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总结被喻为一种“蓝本”,如果能无偿得到这一蓝本对发展中国家当然是很有价值的,然而在实际的技术引进中一般是有偿的,受财力限制,发展中国家常常得不到这一蓝本;
②这一蓝本中的许多技术已被发达国家所摒弃,这些技术可能不再有用;
③采用这类“先进”的技术是否合乎落后国的社会需要。
解析:
9.财政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供求关系,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
①财政收入政策,或称税收政策;
②财政支出政策;
③财政补贴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两种。
解析:
简答题
10.简述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点要求:
(1)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的国情,在解答我国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分析方法。
(2)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首先是学术思想来源的开放性;其次是学术队伍的开放性;再次是学术观点的开放性。
(3)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摆脱传统政治经济学重规范轻实证、重定性轻定量、重演绎轻归纳、重结论轻证明的旧轨迹,实现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其次,重视计量分析方法;最后,更加重视经济观点的证明。
解析:
11.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市场交易的本质是在交易者平等和自愿的基础上追求效用函数最大化的产权交易。由国有产权的属性及市场经济对初始权利安排的要求不难发现,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的冲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所有权主体的非人格化资本行为与要求企业以盈利为目标经营国有资产之间的冲突。当政府作为所有权主体时,因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它未必会把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作为唯一目标。然而,为了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就客观上要求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参与市场竞争。为此就需要实现政企分开。
(2)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与要求企业产权具有可交易性之间的冲突。市场交易本质上是产权的交换,国有企业若要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就应不仅有权占用,而且可以自主处分企业资产,一旦经营失败,企业就可能破产和被接管。企业产权的这种可转让性显然依赖于剩余索取权的可转让性。然而,剩余索取权一旦发生转让,企业的国有制性质就难以维持。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如何解决代理问题就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为了防止多级代理下国有资产的流失,就必须对国有产权实施有效的保护。但是受国有产权固有属性的影响,国家在实施国有产权保护时将会遇到诸多的两难选择。
解析:
12.FDI通过哪些渠道影响我国的经济增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55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