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 >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模拟试卷25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模拟试卷25

本单篇文档共12324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同等学力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 章节练习 6242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7.00
收藏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模拟试卷25

名词解释

1.“诺思悖论”

“诺思悖论”是指一个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与保护,但受双重目标的驱动,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济衰退。

解析:

2.产权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这种权利的有效性取决于对此权利强制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为之付出的代价。这种强制既可依赖于法律规范、契约和政府强制,也可依赖伦理道德规范。

解析:

3.参与约束

参与约束也称为个人理性约束,是对代理人的行为提出的一种理性化假设。它要求代理人接受合同所得到的效用不少于其保留效用,做到了接受这个合同比拒绝合同在经济上更合算,这就保证了代理人参与机制设计博弈的利益动机。

解析:

4.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

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意识形态,是与对现实契约关系的正义或公平的判断相连的,它对于赋予宪法秩序和制度安排的合法性是至关重要的。当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有助于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或“搭便车”行为时,它就能以较低的代价换取较快的经济增长。

解析:

5.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使用效率更高的劳动手段和工艺方法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动过程。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技术进步不断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和形成新产业;

②技术进步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③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

解析:

6.经济政策手段

经济政策手段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方法两个方面。具体包括:财政政策手段、货币政策手段、行政管制手段、经济法制手段和制度约束。

解析:

简答题

7.请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人;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的自利本性;研究对象是社会如何配置稀缺资源;西方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西方经济学遵循的分析方法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吸收对方合理的成分,拒绝两者的极端,走一条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方法论相结合的“中国道路”。

解析:

8.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根本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而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般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而且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而且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较强,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在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下,它们都有其适宜于发挥优势的领域和范围,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这种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技术的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解析:

9.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1)渐进式改革的特点

①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即通过原先等级构架中的领导人组织市场取向的改革,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渐扩大的过程中渐渐减小等级规则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②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说,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有帕累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变革,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③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局部范围内取得改革的经验,然后再在全局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

(2)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按劳分配为主的条件下采用多种分配方式,从而既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进程,又使社会主义制度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改革的成效。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在稳定与发展中积极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32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模拟试卷25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