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4
A1/A2型题
1.患者,男,20岁,5天前咽喉部发炎,2天前突然头痛剧烈,体格检查:体温39.2℃,脉搏98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95/45mmHg,颈强直,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入院后,头痛加剧,喷射性呕吐数次,陷入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大脑蛛网膜下腔内大量黄白色渗出物,大脑沟回结构模糊,大脑表面血管扩张充血,引起本病的病原体最可能是(C)
A. 结核杆菌
B. 新型隐球菌
C. 奈瑟菌
D. 弓形体
解析:脑膜炎球菌属于奈瑟菌,引起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肉眼观,脑脊髓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病变严重的区域。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覆盖于脑沟脑回,以致结构模糊不清,边缘病变较轻的区域可见脓性渗出物沿血管分布。由于炎性渗出物的阻塞,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张。镜下,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和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脑实质一般不受累,邻近的脑皮质可有轻度水肿。
2.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病变最轻的部位一般是(C)
A. 大脑皮质
B. 基底核
C. 脊髓
D. 脑桥
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主要广泛累及脑脊髓实质,但以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最为严重。小脑皮质、丘脑及脑桥次之,脊髓病变最轻。
3.关于乙型脑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 10岁以下儿童多见
B. 多在夏末秋初流行
C. 累及脑实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D. 大量中性粒细胞沿血管周围呈袖套状浸润
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变质性炎,不引起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乙脑时的淋巴细胞套是指脑组织水肿,脑实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沿血管周围呈袖套状浸润。
4.符合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描述是(D)
A. 不易发生血道播散
B. 病变多从肺尖开始
C. 不易经淋巴道播散
D. 大多数自然痊愈
解析:原发综合征形成后,虽然在最初几周内有细菌通过血道或淋巴道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但由于细胞免疫的建立,95%左右的病例不再发展,病灶进行性纤维化和钙化。病变好发于通气较好的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5.病情最重的继发性肺结核类型是(C)
A.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B. 结核性胸膜炎
C. 干酪性肺炎
D. 结核球
解析:干酪性肺炎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对结核菌变态反应过高的病人,病变特点是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整个肺叶呈干酪样坏死,可形成多个急性空洞,洞外无纤维膜,洞壁参差不齐,呈虫蚀状空洞,病情最重。
6.不符合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的是(C)
A. 可以是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
B. 两肺密布粟粒大小的结节
C. 结核杆菌来自肺外结核病灶
D. 临床上病情危重
解析:由于肺门、纵隔、支气管旁的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入邻近大动脉,或因含有结核杆菌的淋巴液由胸导管回流,经静脉入右心,沿肺动脉播散于两肺,而引起两肺急性粟粒性结核病,当然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也可是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
7.符合肠结核的描述是(A)
A. 可为原发性结核病变
B. 主要累及空肠
C. 形成纵形溃疡
D. 不累及肠系膜淋巴结
解析:肠结核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主要累及回盲部,肠结核结核杆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肠壁淋巴管环肠管走行,病变沿淋巴管扩散,因此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
8.不符合骨结核的描述是(D)
A. 多经血道播散而来
B. 可形成死骨
C. 可形成冷脓肿
D. 脊椎结核以上部胸椎多见
解析:脊椎结核是骨结核中最常见者,多见于第10胸椎至第2腰椎。
9.伤寒杆菌感染的特征性反应细胞是(C)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单核巨噬细胞
D. 多核巨细胞
解析:炎症类型属于急性增生性炎症,以吞噬细胞的增生为特征。血液中的细菌很快就被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所吞噬,并在其中大量繁殖。致肝、脾、淋巴结肿大。
10.伤寒并发肠穿孔和出血容易发生的时间是(C)
A. 髓样肿胀期
B. 坏死期
C. 溃疡期
D. 愈合期
解析:溃疡期:伤寒患者溃疡一般深及黏膜下层,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甚至穿孔,如侵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
11.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特点是(C)
A. 出血性炎
B. 蜂窝织炎
C. 假膜性炎
D. 肉芽肿性炎
解析: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局限于结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
12.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应除外(B)
A. 肠道症状不明显
B. 有严重的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
C. 发病10小时左右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D. 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解析:中毒性菌痢临床上常无明显的腹痛、腹泻及脓血便,因此水电解质紊乱不明显。在严重的细菌性痢疾时,常可出现严重的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
13.关于尖锐湿疣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C)
A. 初起为小而柔软淡红色顶端稍尖的赘生物
B. 逐渐增大增多,互相融合形成各种不同形态,表面凹凸不平
C. 疣体表面呈白色、暗灰色或红色,不易出血
D. 位于干燥部位的尖锐湿疣较小
解析:尖锐湿疣初起为小而尖的突起,逐渐扩大。淡红或暗红,质软,易出血,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颗粒。有时较大呈菜花状生长。位于干燥部位的尖锐湿疣较小。
14.梅毒病变中,浸润的炎细胞是(C)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D. 肥大细胞
解析:梅毒小动脉周围炎指围管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15.树胶样肿与结核结节的区别哪项是错误的(C)
A. 干酪样坏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59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