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91
单选题
1.提出发展任务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A)
A. 埃里克森
B. 何林沃斯
C. 哈维斯特
D. 霍尔
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C)
A. 各个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不同
B. 各个个体心理发展方向不同
C. 人生全程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D. 各个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不同
解析:心理发展不平衡性是指人生全程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具体表现在:
①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
②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③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3.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的发展观是( )。(A)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弗洛伊德
D. 埃里克森
解析: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等外因的作用,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偏重内因。皮亚杰强调内外因的交互作用,并提出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同化是一种量变,将环境整合到原有图式中:顺应是一种质变,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新环境。
4.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C)
A. 基本能够掌握守恒的概念
B. 比较关注事物的本质联系
C. 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
D. 思维可以注意到问题的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维度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5.关于婴幼儿触觉的表述,下列选项中( )是正确的。(B)
A. 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晚于手的触觉
B. 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可以认识物体
C. 眼口协调动作出现,是触觉发展的里程碑
D. 能够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是视觉
解析: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后来才是手的触觉探索。视觉和触觉的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而不是眼口协调,眼手协调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6.婴儿最早获得的言语能力是( )。(A)
A. 言语知觉
B. 言语表达
C. 言语反馈
D. 语言书写
解析:在婴儿的前言语阶段(0~12个月)期间,婴儿的言语知觉能力、发音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逐步发展起来。
7.儿童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是( )。(D)
A. 3~4岁半
B. 4~4岁半
C. 4~5岁半
D. 5~5岁半
解析:不同年龄对学习和心理发展的某个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性。在掌握数概念方面,敏感期在5~5岁半。
8.有人说在游戏中,终于实现自己统领世界的愿望。这正好印证了( )的游戏理论。(D)
A. 皮亚杰
B. 桑代克
C. 霍尔
D. 弗洛伊德
解析: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皮亚杰认为儿童进行游戏是由其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来决定的。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霍尔提出了复演说,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
9.“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是儿童接受各种社会规范的过程,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中起决定性作用”,最有可能持此观点的是( )。(D)
A. 弗洛伊德
B. 埃里克森
C. 皮亚杰
D. 维果茨基
解析: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认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强调成人与教育影响对儿童游戏的作用。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10.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 )。(B)
A. 心理活动只有激动和哭闹
B. 能自如与人交谈,自我意识已发展,开始进行抽象思维,想象力较丰富,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
C. 开始理解语言并有模仿行为,有注意力和初步的记忆力,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D. 能随意独立行走,动作有随意性,口语发展迅速,动作思维发展较快,产生较复杂的情感体验
解析:7岁幼儿脑重已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语音、词汇明显增多。通过游戏与周围联系增多,并有了一些知识经验。幼儿期的心理特点是认知能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开始形成,出现了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具有极强的模仿力。活动形式仍以游戏为主。
11.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成熟最早的是( )。(D)
A. 顶叶
B. 颞叶
C. 额叶
D. 枕叶
解析:大脑皮层的发育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所以,成熟最早的大脑皮层是枕叶。
12.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C)
A. 复述、组织、归类
B. 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
C. 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
D. 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
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13.到了高中阶段,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C)
A. 直觉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
D. 辨证思维
解析:高中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963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