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 > 2024年同等学力(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真题试卷

2024年同等学力(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真题试卷

本单篇文档共7306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同等学力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 真题试卷 4061人下载
价格: 1.60 原价:¥9.60
收藏

2024年同等学力(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真题试卷

名词解释

1.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解析:

2.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额与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额之比。在简单的凯恩斯乘数中,政府购买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G=1/(1-β),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

解析:

3.逆弹性命题

逆弹性命题也称为拉姆斯法则,是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成反比。

解析:

4.两缺口模型

两缺口模型是由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来的。该模型从理论上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储蓄与外汇缺口。设C为消费,S为储蓄,T为税收,M为进口,X为出口,I为投资。从国民经济的基本恒等式总收入等于总供给可以得出:总供给Y=C+S+T+M,总需求Y=C+I+G+X。令税收等于政府支出,即T=G,则有:S+M=I+X或I-S=M-X。公式左边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为储蓄缺口;右边M—X是进口与出口的差额,是外汇缺口。

解析:

简答题

5.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固定汇率制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汇率平价体系(双挂钩机制);

(2)美元充当国际货币;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

由于“特里芬难题”、汇率体系僵化和IMF协调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能力有限,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终止每盎司35美元的官方兑换关系。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宣告崩溃。

解析:

6.简述衡量一国最佳外汇储备规模的指标。

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随时可以利用并控制的外部资产。其作用是为国际收支平衡提供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及达到其他各种目的。

一国最佳外汇储备规模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分别为:

(1)储备/国内生产总值,即一国的外汇储备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这一比例反映了一国的经济规模对于外汇储备量的需求。外汇储备量要适应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两者之间基本上呈正比例变化关系。最佳储备规模要求这一比值为10%,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有10%的沉淀作为应对外部失衡时调整之用。

(2)储备/外债,即外汇储备量与对外债务总额之比。

这一比例反映了一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和国际信誉。储备资产是支付外债本息的保证,所以国际储各应该与对外债务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通常情况下,对外债务总额越大,所需国际储备就越多,一国外汇储备相当于该国对外债务总额的30%为宜。

(3)储备/进口,即外汇储备量与月平均进口额之比。

一国进口所需的外汇是对外支付的最主要的部分。月平均进口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日常应必备的对外支付手段量。一般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量大约相当于3个月的进口付汇额是较为适宜的。

储备资产少了,经济安全受到影响;多了,影响资金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国际融资的难易,国际储备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解析:

7.简述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

在货币量能否推动实际产出的论证中,现在已被广泛认可的是联系潜在资源、可利用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

(1)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作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又比较充分,那么,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就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2)待潜在资源的利用持续一段时期而且货币供给仍在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

(3)当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中就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

这三个阶段可用图2表示。

[*]

图2中,横轴代表产出增长率,纵轴代表物价上涨率,A和B两个拐点分别代表由货币供给增加形成的产出率和物价上涨率不同组合阶段的界限。A是货币供给只具有实际产出效应而无物价上涨效应的临界点,B是货币供给增加既有实际产出效应又有物价上涨效应阶段的终点,也是货币供给增加只具有物价效应而无实际产出效应阶段的起点。

B点实际上是一定时期产出增长的极限点。达到这一点,意味着经济体系中的现实可利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如果没有达到,则可以表述为,在实际GNP水平与潜在GNP水平之间还存在缺口。一般说来,存在实际GNP和潜在GNP之间的缺口是对多数国家经济成长状态的描述。换言之,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经济增长率很难达到使潜在资源被全部利用的程度,因此总会存在一定的潜在GNP损失。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当货币供给扩张的作用超越了A点之后,由于产出增加的同时还伴随着物价的上涨,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承受力等因素就会对政策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

解析:

8.简述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主要经济原因。

(1)社会保障是指政府通过专款专用税筹措资金,向老年人、无工作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病人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计划。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近代大工业而产生的。

(2)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主要经济原因是保险市场的失灵。如果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30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2024年同等学力(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真题试卷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