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媒介与社会)模拟试卷4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媒介与社会)模拟试卷4

本单篇文档共19892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专业硕士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价格: 0.80 原价:¥8.80
收藏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媒介与社会)模拟试卷4

名词解释题

1.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指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性地拥有同现实传播活动相同的结构属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传播模式是正确认识传播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解析:

2.信宿

在传播学中,信宿是指传输信息的归宿,其作用是将复原(解码)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信源、信宿和信道是信息传播的三大要素。信源是信息的发源地;信道即传递信息带的通道,是信源和信宿之间联系的纽带。

解析:

3.双向传播

双向传播是指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活动。在双向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均具有双向性,但这种双向性有强弱之分。对话、打电话或计算机通信等属于双向性较强的传播活动,而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活动的双向性较弱。

解析:

4.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是指传播的信息明确清楚,或清晰度高,因而接受者的参与度相对降低的媒介。冷媒介是指传播的信息模糊含混,或清晰度低,因而接受者的参与程度随之提高的媒介。

解析:

5.大众传媒的麻醉功能

大众传媒的麻醉功能是指现代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之一,由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即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在读、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他们却把这些活动当作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他们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解析:

6.子弹论

“子弹论”或“皮下注射”是对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的传播效果观念的概括。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作为大众传播强效果理论,“子弹论”带有唯意志论的色彩,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略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将传播过程简单描述为:一方是全能的媒介发送信息;一方是分散的受众在等待接受它,其间别无他物。

解析:

7.第三人效果

“第三人效应”(The Third Person Effect)是由戴维森提出的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理论。他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这一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提出,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成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部分有关,假设提出,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结果——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解析:

8.硬环境

硬环境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那些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硬环境作为物质环境,它被限定或固定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如湖畔的出版大厦)和人为的具体的物质空间之中(如大礼堂、会议室)。它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体验之外,具有静态的和硬性的特征。

解析:

9.媒介生态

媒介生态是指某一特定时代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最早是由加拿大媒介理论家和哲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媒介生态包含诸多因素,主要是一定时代的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形态和媒介本身的属性、话语立场、人文精神以及受众方面的教育水平、文化境界、身份背景等。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因素,即媒介因素(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出版、音乐制作等)和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自然资源、技术等)。

解析:

简答题

10.简述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1)德弗勒互动模式的基本内容

  德弗勒模式是在香农一韦弗的数学模式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传播过程模式,它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的互动特点。同时,这个模式还扩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德弗勒模式适用范围较广,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传播过程,部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2)德弗勒互动模式的不足

  该模式没有超越从过程本身来说明传播过程的范畴。事物的运动过程不仅仅取决于过程的内部因素,还要受制于外部条件或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在德弗勒的模式中,唯一提到的外部影响因素是“噪音”,但是,影响传播过程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全部复杂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噪音”概念所能说明的。

解析:

11.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由以下要素构成:

  (1)传播者

  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

  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受传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受传者和传播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角色,在一般传播过程中,这两者能够发生角色的转换或交替。一个人在发出讯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收讯息时则又在扮演受传者的角色。

  (3)讯息

  讯息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一词,在汉语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等,它是与信息意思相近又有微妙区别的概念。一般而言,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989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媒介与社会)模拟试卷4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