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心理学312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9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93

本单篇文档共9215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学硕统考专业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心理学312 章节练习 5949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8.80
收藏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93

单选题

1.心理学的实验法较之观察法的最大优势是( )。(B)

A. 能够使用较复杂的统计方法

B. 能够探究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C. 具有可重复性

D. 更人工化

解析:实验者可以在他愿意时使事件产生,所以他可以充分地做精确观察的准备:可以系统地变更条件,观察结果的差异,研究与系统变更的条件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这些特点是自然观察法所不具有的,也决定了实验法可以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2.1967年出版的标志着认知心理学诞生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作者是( )。(B)

A. 纽厄尔

B. 奈塞尔

C. 乔姆斯基

D. 西蒙

解析: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于1967年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他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先驱,因开创性的著作而被誉为“认知心理学之父”。

3.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法是( )。(C)

A. 完全随机设计

B. 随机区组设计

C. 被试内设计

D. 混合设计

解析: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被试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4.随着时间的经过,被试内部历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这是指( )。(C)

A. 历史

B. 选择

C. 成熟

D. 亡失

解析:成熟是指在那些时间跨度较大的实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身心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如果没有控制好的话,就会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

5.下面会引起天花板效应的是( )。(A)

A. 让高三学生完成小学五年级的数学题

B. 被试不了解实验目的

C. 被试和主试之间有不恰当的接触

D. 因变量不够稳定

解析:天花板效应是指一项任务或实验太简单时,许多被试轻易就能完成任务,获得的分数都很高,从而使测验的评价性和预测性降低的现象。A项让高三学生完成小学五年级的题目,对于他们来讲过于简单,将会引起天花板效应。

6.一个2×2×2的多因素实验设计中,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的个数分别为( )。(A)

A. 3个主效应,4个交互作用

B. 3个主效应,8个交互作用

C. 8个主效应,4个交互作用

D. 8个主效应,8个交互作用

解析:3个自变量会产生3个主效应;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有3个,再加上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共有4个交互作用。

7.下列几种心理实验设计中,实验的内部效度最高的是( )。(D)

A. 前实验设计

B. 事后设计

C. 准实验设计

D. 真实验设计

解析:真实验设计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其特征在于对影响内部效度的额外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控制研究中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和因变量的指标,以及被试的分配情况。相比于其他设计来讲,内部效度最高。

8.小刘在复习考研英语的最后两个月中每周都做一套练习题,一共做了8套题。并且每次都为自己打分。当做完前4套题后,他参加了英语冲刺班,以提高成绩,结果并未发现做后4套题的成绩有大幅提高。如果将这个事件看成是一项心理学研究,那么它属于( )。(C)

A. 前实验设计

B. 事后设计

C. 时间序列设计

D. 平衡设计

解析:时间序列设计是指对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进行一系列测量,然后分析前后测量是否具有连续性,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效果的设计方法。其基本模式为:一系列前测→实验处理→一系列后测。

9.( )最早运用反应时技术进行生理与心理指标的测量,为后来反应时方法的广泛应用做出了贡献。(B)

A. 缪勒

B. 赫尔姆霍茨

C. 贝塞尔

D. 唐德斯

解析:赫尔姆霍茨是用反应时法对神经的传导速率提供经验测量的第一人。1850年,他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度进行了测量。

10.20世纪70年代初,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存在视觉编码的实验运用了( )。(A)

A. 减法法反应时技术

B. 加法法反应时技术

C. 开窗实验

D. 记忆广度法

解析:减法法的实验例证:波斯纳的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库珀和谢波德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加法法的实验例证: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开窗实验研究范例:哈密尔顿和霍克的字母转换实验。记忆广度法是研究短时记忆容量的方法。

11.在一项唐德斯ABC反应实验中,小王完成A反应需要180毫秒,完成B反应需要680毫秒,完成C反应需要380毫秒,那么小王的辨别过程需要( )。(B)

A. 180毫秒

B. 200毫秒

C. 300毫秒

D. 380毫秒

解析:A反应时是基线时间,C反应时是刺激辨别时间加上基线时间。因此,C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得到的是刺激辨别所需的时间,即辨别时间。

12.噪音分布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分离程度主要受( )的影响。(B)

A. 噪音的来源

B. 信号的强度

C. 被试者年龄

D. 被试者反应偏好

解析:两个分布之间的距离d’取决于信号的相对强度:信号越强,信号分布与噪音分布的重叠程度越小,信号越弱,两个分布重叠的区域就越大。d’值等于两个分布均数的标准分数之差。

13.计算阈限的方法与其他三种差异最大的是( )。(B)

A. 极限法

B. 恒定刺激法

C. 阶梯法

D. 平均差误法

解析:和极限法、平均差误法不同,恒定刺激法所用的刺激数目少,且不需要随时调整刺激的强度,因此测不易随时改变强度的刺激较为方便;同时它的刺激随机呈现,所以可以克服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阶梯法是极限法的一个变式。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921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93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