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心理学312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9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94

本单篇文档共11907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学硕统考专业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心理学312 章节练习 1796人下载
价格: 1.60 原价:¥9.00
收藏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94

单选题

1.1838年,约翰内斯·缪勒出版了专著《人类生理学纲要》,正式发布了( )。在该学说中,缪勒将神经纤维分为五类,五种感官各对应一类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具有不同的能量,并被不同神经纤维感知。(B)

A. 脑机能定位学说

B.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C. 三色论

D. 感觉圆周说

解析:约翰内斯·缪勒于1826年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说,并于1838年出版了专著《人类生理学纲要》,正式发布了这个学说。

2.下面情况中,( )是随机化的一个实例。(D)

A. 号码为奇数的被试参加自变量的一个水平,号码为偶数的参加另一个水平

B. 被试上午接受自变量中的一种处理,下午接受另一种处理

C. 两组被试在各个特征上完全匹配

D. 被试能加入哪一组是抛硬币决定的

解析: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随机化分配被试,利用数学概率原理,从理论上使各个处理条件下的情况相似,达到平衡误差的目的。抛硬币决定被试分组就是随机化的实例。

3.在以下几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能够确定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是( )。(D)

A. 观察法

B. 问卷法

C. 访谈法

D. 实验法

解析:实验法是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对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和测定,从而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的关系。实验研究可以产生在自然状态下不能随意观察到的现象,这决定了实验法可以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4.下列自变量中,属于暂时的被试变量的是( )。(B)

A. 被试的年龄

B. 被试的饥饿水平

C. 被试的文化程度

D. 被试的健康状况

解析: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特性和机能状态等方面产生一时的变化,由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自变量的被试因素,就叫暂时的被试变量,如疲劳、焦虑、恐惧、奖励、惩罚和饥饿等。ACD三项是具有持续性特征的被试变量。

5.在实验中,主试和被试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带来一些额外变量。下面不属于这种相互作用的是( )。(C)

A. 实验者效应

B. 安慰剂效应

C. 回归效应

D. 要求特征

解析:实验者效应是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和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典型的实验者效应是罗森塔尔现象。要求特征是指被试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如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ABD都是可能会干扰实验、混淆实验结果的一些额外变量。回归效应是指一个总体中在某一时期具有某一极端特征(低于或高于总体均值)的个体在未来的某一时期将减弱它的极端性趋势。

6.相比单变量设计,( )不是多因素实验的优点。(D)

A. 效率更高

B. 实验控制较好

C. 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D. 利于采用更高级的统计方法

解析:多因素实验是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每个自变量的水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设计;单变量设计是只对一个因素进行实验,只能考察这个单一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相较于单变量设计,多因素设计的优点有:

①效率高。

②实验控制较好。

③实验结果更有价值(会得到交互作用)。

7.某班级化学老师在晚自习时,为学生加开了化学实验兴趣讲座,一段时间后,发现该班级的化学成绩普遍提高。如果将这个案例看成是一个心理学研究,它应该属于( )。(A)

A. 单组后测实验设计

B. 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C. 事后设计

D. 真实验设计

解析:单组后测设计,指对一组被试实施实验处理,然后再对其进行观测,以评价实验处理的效果。这种设计模式没有对照组,也没有控制额外变量,因而可靠性很低。

8.相等时间样本设计是准实验设计的一种具体形式。在这种准实验设计中,( )。(A)

A. 只有一组被试

B. 只有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被试

C. 只适用于多于两组被试的情况

D. 该设计与被试的组数并没有特定的联系

解析:相等时间样本设计是一种在没有控制组的情况下,对两种实验条件的效果进行比较的设计方法。具体做法为:对一组被试抽取两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前一个时间样本里出现实验变量,而后一个时间样本里不出现实验变量,通过比较多次测量结果的差异,检验实验处理的效果。

9.Sternberg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 )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A)

A. 系列

B. 同时

C. 个别

D. 独立

解析:Sternberg用加因素法研究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他的实验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

10.下列有关反应时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 减法法、加法法以及开窗实验技术均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加工

B. 斯滕伯格的加法法假定,如果两个因素存在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不同阶段

C. 可以采取序列反应时技术研究内隐学习

D. 可以采取内隐联想测验技术研究内隐态度

解析:加法法假设: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11.( )实验一般不考察被试的判断标准,而只测量被试的辨别能力。(D)

A. 评价法

B. 有无法

C. 多重决策法

D. 迫选法

解析:迫选法是信号检测论的一种方法。在迫选法实验中,被试的判断标准是刺激物理量的差别,被试只要从一组刺激中选择出信号即可,因此,无须自己再确定一个判断标准。所以在计算时只计算辨别力d’,而无须计算判断标准β。

12.在“新冠”疫情期间,只要有发烧病人就要进行隔离,此时(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190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94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