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 >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模拟试卷18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模拟试卷18

本单篇文档共13715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同等学力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 章节练习 5028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00
收藏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模拟试卷18

名词解释

1.利率与收益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利率体现着生息资本额的增殖程度,但这不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状况。

收益率是向证券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收益率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状况。持有债券从时间t到时间t+1的收益率公式为:

RET=(C+Pt+1-Pt)/Pt

其中,RET为债券持有时间t到时间t+1的回报率,Pt为t时该债券的价格;Pt+1为t+1时该证券的价格;C为息票利息。

解析:

2.强制储蓄效应

强制储蓄效应是指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的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政府收入的部分。如此实现的政府储蓄是强制储蓄。

解析:

3.最终贷款人

最终贷款人是指在危机时刻中央银行应尽的融通责任,它应满足对高能货币的需求,以防止由恐慌引起的货币存量的收缩。最终贷款人的作用,一方面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崩溃;另一方面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意图。

解析:

4.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一般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财政赤字的需要。由于交易期限长,资金主要用于形成实际资本,所以称之为资本市场。

解析:

5.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又称利率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泰勒认为,保持实际短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场,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胀缺口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应提高(降低)实际利率。

解析:

6.内外均衡

内外均衡是指英国经济学家米德的“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对内均衡是指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来实现资源的充分配置、物价稳定,同时可以获得有保证的经济增长。对外均衡是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解析:

简答题

7.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1)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2)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于从源头上控制了货币数量。

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于过于严格的假设。

解析:

8.简要分析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风险资本指由风险投资基金所运作的资本,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大致分五个步骤:

(1)交易发起,即风险资本家获知潜在的投资机会。

(2)筛选投资机会,即在众多的潜在投资机会中初选出小部分做进一步分析。

(3)评价,即对选定项目的潜在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如果评价结果是可以接受的,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一道进入第四步。

(4)交易设计,交易设计包括确定投资的数量、形式和价格等。一旦交易完成,则进入最后一步——投资后管理。

(5)投资后管理,投资后管理的关键是将企业带入资本市场运作以顺利实现必要的兼并收购和发行上市。

解析:

9.简述国际借贷说的主要思想。

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

由于存在铸币平价,所以该学说专注于外汇供求。其主要思想是:外汇供求状况取决于由国际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国际收支。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则外汇汇率上升。

解析:

10.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收支如何调节?

牙买加体系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根据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达成《牙买加协定》,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提高IMF清偿力、扩大融资。在牙买加体系下,调节国际收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五种:

(1)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运用国内经济政策,可以改变国内的需求与供给,从而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比如在资本项目逆差的情况下,可提高利率,减少货币发行,以此吸引外资流入,弥补缺口。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财政或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均衡时,往往受到“米德冲突”的限制,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牺牲了其他的政策目标,如经济增长、财政平衡等,因而内部政策应与汇率政策相协调同时运用,才不至于顾此失彼。

(2)运用汇率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下,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一项重要工具,其原理是,经常项目赤字→本币趋于下跌→本币下跌,增强外贸竞争力→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济项目赤字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经常项目顺差时,本币币值上升会削弱进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减少经常项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371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模拟试卷18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