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 >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6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6

本单篇文档共11512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专业硕士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 章节练习 4477人下载
价格: 1.20 原价:¥7.00
收藏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6

单项选择题

1.刘某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车辆,却在一个月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5辆自行车,准备日后销售。但刘某尚未销售便案发。刘某的行为构成(A)

A.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B. 不构成犯罪

C. 洗钱罪

D. 窝藏、转移毒赃罪

解析:本题改编自《刑事审判参考》第1110号:陈飞、刘波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本题中,刘某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车辆,却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5辆自行车,其行为应认定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刘某虽未实施销售行为,但其一个月内购买的数量达到5辆,显然不能认定为刘某是出于自用而购买自行车,因而也不能以“自用”的理由对其从轻处罚。本题答案为A。

2.2022年12月,甲在某高校英语六级考试中,为多名考生提供作弊器材,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考试。甲的行为(D)

A. 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

B. 构成代替考试罪

C. 构成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

D. 不构成犯罪

解析:组织考试作弊罪,是指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或者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行为。代替考试罪,是指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行为。考试作弊类犯罪的成立的前提是,所涉及的考试必须是法律所规定的相关国家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其属于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考试,因此甲不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和代替考试罪,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A、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刑法》第284条之一第3款规定了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刑法》第284条之一第3款规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本案中,甲并不是通过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来实施犯罪,故不构成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C选项错误。

3.关于非法持有毒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非法持有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B. 持有毒品不限于本人持有,包括通过他人持有

C. 持有毒品者非所有者时,必须知道谁是所有者

D. 因贩卖而持有毒品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解析:《刑法》第348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见,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非法持有毒品数量较大的行为。非法持有的毒品需达到一定数量,才能构成犯罪。A选项错误。非法持有毒品,是指对毒品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和控制力,因此行为人可以由本人直接持有毒品,也可以通过他人间接持有毒品。B选项正确。只要毒品的直接持有人,明知是毒品而持有,并且数量较大,就可以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不需要查清毒品的所有人,现实中也很难查清楚。C选项错误。行为人为贩卖毒品而持有毒品的,持有行为是贩卖行为的组成部分的行为,根据吸收犯的原理,持有行为被贩卖行为所吸收,只认定为贩卖毒品罪。D选项错误。

4.卖淫女甲因某日身体不舒服想休息一天,但乙对其暴力殴打,强迫甲为某重要人士提供性服务。乙的行为构成(B)

A. 强奸罪

B. 强迫卖淫罪

C. 强制猥亵、侮辱罪

D. 组织卖淫罪

解析:强迫卖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他人卖淫的行为。强迫卖淫包括逼良为娼、不让从良、具体时间和地点的强迫三种情况,题目说的是第三种情形。强迫卖淫罪的目的是迫使他人从事卖淫活动,而不是为了强行奸淫女性。因此选B选项,不选A选项。组织卖淫罪是指以招募、雇用、纠集等手段,管理或控制他人卖淫,卖淫人员在三人以上的行为。D选项错误。

5.聚众斗殴罪的主体是(C)

A. 聚众斗殴的全体参加者

B. 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

C. 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

D. 聚众斗殴的主犯

解析:聚众斗殴罪是指出于报私仇、争霸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成帮结伙打架斗殴,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斗殴罪的处罚对象是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非首要分子或非积极参加者,即使参与了聚众斗殴行为,也不能以该罪定罪处罚。C选项正确。

6.甲是某地区的高利贷贷主,以放贷为生,2年内向不特定多数人以借款名义出借资金30多次,每次出借年利率为40%~50%不等,放贷数额累计500余万元。甲的行为(D)

A. 不构成犯罪,仅违反行政管理法规

B. 构成诈骗罪

C. 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D. 构成非法经营罪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225条第4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是指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构成非法经营罪要求非法放贷的实际年利率超过36%,个人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20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1000万元以上。本题中,甲在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以借款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年利率超过36%,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200万元以上,成立非法经营罪。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甲的行为不属于欺诈行为,不成立诈骗罪。B选项错误。甲是向不特定对象发放借款而非吸收存款,因此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C选项错误。

7.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C)

A. 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医疗的医护人员

B. 任何人

C.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D. 没有医疗实践经验的人

解析: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行医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其犯罪主体只能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C选项正确。

8.甲、古某、王某三人通过到越南集市招工、亲戚传话等方式,招集42名越南人乘坐联系好的面包车非法越境后,转乘大客车,途经文山、曲靖等地,欲将该42名越南人送往山东打工,从中赚取抽成。甲、古某、王某的行为构成(C)

A. 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B. 骗取出境证件罪

C.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151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6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