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绪论、犯罪概念)模拟试卷1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刑法的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我国刑法仅分为“总则”和“分则”两个部分
B. 我国刑法总则分为5章,规定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通用性规则
C. 我国刑法分则分为10章,规定的是各种具体犯罪的罪状和法定刑
D. 我国现行刑法采用大陆法系的法典模式
解析:刑法的体系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我国现行刑法采用大陆法系的法典模式,刑法(刑法典、狭义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此外还有一条附则。故A选项表述错误,D选项正确。我国刑法总则分为5章,规定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通用性规则。刑法分则共10章,规定的是各种具体犯罪的罪状和法定刑。故B选项、C选项正确。本题答案为A。
2.下列法律法规中,属于我国刑法表现形式的是(C)
A. 2024年3月1日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十二)》
B. 省政府规章中关于“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C. 《产品质量法》第49条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 国务院的部门规章中关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解析:在我国,刑法的表现形式有且仅有3种,即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刑法典,即全面、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内容的法典。单行刑法,是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附属刑法,是指在经济、行政等非专门刑事法中附带规定的一些关于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刑法修正案是对刑法典的补充和修正,是修改刑法的方式,而非刑法的表现形式,故A选项错误。附属刑法仅能附带规定在法律中,不能附带规定在其他法律文件中。B选项省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省政府,D选项国务院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为国务院部门,省政府规章和国务院的部门规章均不属于法律,故上述文件中规定的关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不属于附属刑法,不是刑法的表现形式,故B选项和D选项错误。C选项,《产品质量法》的制定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该文件属于法律,其中关于追究犯罪的规定,属于附属刑法,是刑法的表现形式,故C选项正确。
3.下列关于刑法的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
A.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调整范围不具有广泛性
B. 刑法的调整对象具有专门性,主要规定犯罪,以及运用刑罚的方法同犯罪作斗争、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C. 刑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上,制裁方法具有严厉性
D. 刑法需要遵循明确性和谦抑性原则,尽量限制刑罚的适用
解析:刑法同其他法律如民法、行政法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刑法在保护的利益与调整的对象上,比较广泛。刑法保护一切对我们社会生活至关重要的利益,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秩序到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而其他法律如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可能仅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的利益与关系。严重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就有可能进入刑法的调整范围。A选项说刑法调整范围不具有广泛性,是错误的。(2)调整对象的专门性。刑法的任务以及实现任务的方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刑法主要规定犯罪,以及运用刑罚的方法同犯罪作斗争、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而其他法律则各有自己的任务和实现的方法。B选项说法正确。(3)刑罚制裁的严厉性。刑法的强制力度较其他法律的强制力度严厉得多。刑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对犯罪行为设定的法律后果上,这种法律后果的严厉性是其他法律如民法、行政法所不能比拟的。违反刑法的后果是刑罚制裁,刑罚制裁的方法包括剥夺生命、自由、财产、资格等重要的权益。C选项说法正确。(4)刑法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刑罚制裁的严厉性,决定了刑法需要遵循明确性和谦抑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适用刑罚的构成要件具体化、明确化,尽量限制刑罚的适用。作为保护社会的“最后手段”,只有当其他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调整。所以,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D选项说法正确。本题为选非题,因此应选A选项。
4.我国刑法分则第四章中明确规定了破坏选举罪,体现了对宪法规定的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切实保护。这体现了刑法的(C)
A. 保障机能
B. 规制机能
C. 保护机能
D. 威慑机能
解析: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A选项中的保障机能是指刑法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也应保障人权,既要求对犯罪的人准确定罪量刑,又要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罚权的非法侵害。B选项中的规制机能,是指通过明确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处以何种刑罚,来宣告国家禁止的行为,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规制或者约束,这是指刑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的作用。C选项中的保护机能,是指刑法通过打击犯罪来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通过立法设置的每一个罪名都是为了保护特定的法益,设置破坏选举罪就是为了保障公民政治权利这种法益,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的威慑机能,不属于刑法的机能。
5.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其编写的学术著作中,对刑法进行了全文解释,该解释属于(C)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学理解释
D. 论理解释
解析:在我国,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刑法条文的解释。A选项错误。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官方文件所作出的解释,而不是其中的某个人的解释。B选项错误。学理解释,是指有权对刑法进行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机构之外的机关、团体和个人对刑法条文含义的阐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个人著作中对法律的解释,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无权解释、学理解释。C选项正确。根据解释的方法,刑法解释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文理解释是根据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说明;论理解释是根据立法的精神与目的对条文进行说明,论理解释包括目的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当然解释、比较解释和历史解释等,根据题目现有信息无法确定是否属于论理解释。D选项错误。
6.下列做法中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C)
A. 重法效力溯及既往
B. 法律规定不确定的刑罚
C. 适用行为后的轻法
D. 适用类推解释
解析: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定化、禁止事后法、禁止类推、禁止绝对不确定的刑罚、明确性、适当性。其中,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事后法,即禁止事后重法溯及既往,故A选项错误。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确定犯罪与刑罚的规范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02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