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 >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4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4

本单篇文档共12555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专业硕士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 章节练习 3011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9.00
收藏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4

单项选择题

1.甲、乙各自带领多人聚众斗殴。甲方未带凶器,乙方带有凶器。斗殴结束后,双方发现甲方的王某已倒地死亡。无法查明,是谁导致王某死亡,也无法查明,王某是被故意打死还是过失致其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

B. 由于无法查明王某是被故意打死还是过失致其死亡,因此,对乙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C. 由于无法查明是谁打死了王某,因此甲对王某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D. 甲、乙均构成聚众斗殴罪的情节加重犯“持械聚众斗殴”

解析:聚众斗殴罪是指以聚众的形式相互斗殴。本罪只处罚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聚众斗殴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1)该规定是法律拟制,是指聚众斗殴过程中过失致人重伤、死亡,也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若故意重伤或杀人,理所当然也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2)该规定是针对两种人而言的:一是直接造成重伤、死亡的斗殴者;二是首要分子。其他参与者对此不负责任。在不能查明死亡是由谁造成时,只让首要分子负责。(3)致人重伤、死亡,既包括一方导致另一方人员重伤、死亡,也包括一方导致本方人员重伤、死亡。因此,甲、乙对王某的死亡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持械聚众斗殴”是聚众斗殴罪的情节加重犯(法定刑升格条件)。只有持械一方构成该情节加重犯,未持械一方不构成该情节加重犯。因此,只有乙构成“持械聚众斗殴”。综上,本题答案为A。

2.下列情形中,构成刑法所规定的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是(B)

A. 甲伪造多张公民的身份证

B. 乙为逃避处罚,私刻交警部门公章,将被合法扣押的电动车骗回

C. 丙伪造某高校的大学印章

D. 丁多次伪造港澳通行证用于非法来往内地和香港、澳门地区

解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是指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A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身份证和港澳通行证均属于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甲和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伪造身份证件罪。B选项正确。乙非法私刻交警部门公章,是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的行为,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C选项错误。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不属于国家机关,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

3.甲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甲的行为(C)

A. 不构成犯罪

B. 构成赌博罪

C. 构成开设赌场罪

D. 构成非法经营罪

解析:赌博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应当注意的是,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构成开设赌场罪,而不是成立赌博罪。C选项正确。

4.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是(C)

A. 甲除走私1 000克冰毒外,还曾与他人共同运输3 000克海洛因

B. 乙非法购买一支手枪,并长期私藏在家中

C. 丙谋杀仇人张某后,发现张某携有现金1万多元,遂取走该现金

D. 丁见李某带有大量现金,将李某毒杀,劫取其所带全部财物,并将李某碎尸后掩埋

解析:甲的走私、运输毒品罪属于刑法分则中的选择性罪名,多次走私、运输、制造、贩卖毒品,毒品数量累计计算,按照一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A选项错误。乙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是其非法购买枪支行为的必然结果,因此其非法持有枪支罪被非法买卖枪支罪所吸收,仅成立非法买卖枪支罪,不实行数罪并罚。B选项错误。丙谋杀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之后又取走张某现金,此行为构成盗窃罪,属于数个行为触犯了不相关的数个罪名,应当数罪并罚。C选项正确。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杀人行为排除反抗,劫取财物,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不数罪并罚,而其之后实施的碎尸行为属于毁灭证据的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不单独评价为犯罪,综上对丁仅以抢劫罪一罪定罪处罚。D选项错误。

5.单位集体决定拒不执行法院判决,逃避支付货款的行为,应认定为(B)

A. 相关自然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B. 单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C. 构成妨害公务罪

D. 构成藐视司法罪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单位。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妨害公务罪只能是自然人犯罪,并且需要以暴力、威胁手段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C选项错误。刑法中不存在藐视司法罪。D选项错误。

6.下列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是(D)

A. 多次抢夺

B. 多次敲诈勒索

C. 多次盗窃

D. 多次卖淫

解析:卖淫是违法行为,但不是犯罪行为,由于刑法没有将多次卖淫行为规定为犯罪,所以即使是多次卖淫社会危害性较大也不构成犯罪,多次抢夺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情形,应当注意。根据《刑法》第264条、274条的规定,多次盗窃、多次敲诈勒索均构成犯罪,ABC三选项均可构成犯罪,不当选。本题选D。

7.甲制作、复制大量的淫秽光盘,除出卖外,还多次将淫秽光盘借给多人观看。对于甲的行为应当以(C)

A. 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处罚

B. 以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从重处罚

C. 以制作、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

D. 以传播淫秽物品罪从重处罚

解析:甲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大量淫秽光盘,该行为构成制作、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同时,甲多次将淫秽光盘借给多人观看,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甲属于数行为触犯数罪,而且不具有连续、吸收、牵连关系,应当数罪并罚。C选项正确。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是指组织召集多人观看、收听并播映淫秽的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的行为,甲是将淫秽光盘借给他人看,而没有组织召集多人观看,不构成该罪。B选项错误。

8.孙某盗窃了价值数万元的贵重钻石项链,并送给他的女朋友蓝某当作定情礼物。后来,公安机关来追查,蓝某知道了项链是盗窃来的,但是,她未予揭发,而是暗地里将项链转移到乡下的亲戚家。蓝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D)

A. 盗窃共犯

B. 包庇罪

C. 伪证罪

D.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解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蓝某的行为符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要件。D选项正确。孙某在盗窃之前与蓝某没有通谋,因此不构成盗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55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4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