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侵犯财产罪)模拟试卷7
单项选择题
1.甲与乙共谋“丢包诈骗”。甲假意丢包,乙随即捡起来诱骗经过此地的丙至偏僻处分钱。甲以失主的身份寻来,并要求丙拿出自己身上的钱以证清白,丙产生警觉而拒绝。甲、乙发现骗技被识破,遂用暴力对丙实施抢劫,而后逃离现场。后丙死亡(暴力行为所致)。甲、乙构成(B)
A. 故意杀人罪
B. 抢劫罪(致人死亡)
C. 抢劫罪(基本犯)
D. 抢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解析:甲、乙的第一个行为构成诈骗罪且未遂,虽然甲、乙共谋“丢包诈骗”,具有非法占有钱财的目的,且欲通过题目中所描述的手段使丙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让丙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钱财。但事实上丙因警觉而拒绝甲的要求,并没有交付钱财,故不符合诈骗罪的既遂特征。甲、乙的第二个行为也即暴力行为构成抢劫罪无疑,且属于抢劫罪致人死亡。但对甲、乙二人不能数罪并罚:一方面,从侵害的法益来看,甲、乙只侵害了一个法益,也即财产性法益。如果定为数罪并罚,将量刑过重;另一方面,甲、乙的行为也是诈骗后的犯意升级,即具有抢劫的犯意,故可以抢劫罪一罪(致人死亡)定罪处罚。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2.甲发现其100多元的皮带不见了,隔日在乙宿舍发现其皮带。甲找到乙,问乙皮带来源并说要向单位告发,乙提出私了,但对盗窃皮带一事态度反复。甲打了乙两巴掌,称宿舍曾多次遭窃,损失约5000元,逼乙写下5000元的欠条,乙当日支付2000元。甲的行为构成(B)
A. 抢劫罪
B. 敲诈勒索罪
C. 诈骗罪
D. 盗窃罪
解析:本题改编自《刑事审判参考》第349号案例。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区分敲诈勒索与抢劫二罪,主要看乙交出财物行为的心理状态。抢劫是被害人迫于暴力或者将要实施的暴力而造成精神上的恐惧,对被害人的控制程度更大,被害人被迫当场交付财物;敲诈勒索则是被害人迫于将要实施的暴力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等恐吓行为造成精神上的恐惧,出于无奈,被迫当场交付或者事后交付财物或者出让其他财产权利。本题中,乙盗窃甲财物,事出有因,因害怕被甲告发而交付财物,即甲以要挟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符合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因此本题答案为B。
3.甲潜入某户盗窃,不料被刚回来的户主乙发现。乙便对甲拳打脚踢,随后乙拉住甲衣领不放,甲为了摆脱乙,疯狂挣脱,在挣脱过程中导致乙摔倒,但没有造成伤害结果。甲摆脱控制之后立马逃离现场。甲构成(D)
A. 抢劫罪(转化型抢劫)
B. 抢劫罪(普通抢劫)
C. 故意伤害罪
D. 盗窃罪
解析:本题改编自《刑事审判参考》第1186号案例。本题中,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手段盗窃乙的财物,在不考虑金额的情况下,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指出,对于以摆脱的方式逃避抓捕,暴力程度较小,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可不认定为“使用暴力”,不以抢劫罪论处。甲在盗窃过程中被乙发现,为抗拒抓捕与乙发生撕扯,在此过程中乙对甲实施殴打,甲始终未还手,没有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与乙拉扯是被动地针对乙的殴打及抓捕行为进行的抵抗、摆脱,不符合“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故本题答案为D。
4.甲在某企业财务室,将价值5万元保险柜破坏后,盗窃1万元现金。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应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 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C. 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D. 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从重处罚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ll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并造成财物损毁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公私财物,造成其他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同时构成盗窃罪和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二)实施盗窃犯罪后,为掩盖罪行或者报复等,故意毁坏其他财物构成犯罪的,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犯罪数罪并罚;(三)盗窃行为未构成犯罪,但损毁财物构成其他犯罪的,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甲采用破坏保险柜的方式盗窃1万元现金,造成价值5万元的保险柜损坏,同时构成了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应适用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5.甲得知乙得罪了丙,便欺骗乙,说道:“我听说丙要找人教训你,你给我钱,我帮你摆平。”乙信以为真,因害怕丙的伤害而给了甲钱。本案中,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B)
A. 敲诈勒索罪
B. 诈骗罪
C. 盗窃罪
D. 侵占罪
解析: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丙要找人教训乙的事实,使得乙基于认识错误而交付财物,成立诈骗罪。乙惧怕的是丙,乙对于甲的转告行为并不害怕,因此甲不成立敲诈勒索罪。本题选B。
6.甲看到吴某拎着名牌包边打电话边行走,甲趁其不备冲上前去一把夺下名牌包,用力过猛导致吴某摔倒,恰好后脑勺跌在路边石块上而死亡。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A)
A. 应当以抢夺罪定罪处罚
B. 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C. 应当以抢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论处
D. 应当以抢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解析:根据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抢夺过程中,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当认定为抢夺罪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即作为抢夺罪的情节加重犯定罪处罚。本案中,甲抢夺吴某提包,用力过猛过失致使吴某死亡,按上述司法解释,应按照抢夺罪的情节加重犯定罪处罚。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注意:抢劫罪有结果加重犯的规定,抢夺罪没有结果加重犯,仅有情节加重犯的规定。
7.甲在超市将价格昂贵的商品放到价格低廉商品的包装盒里,收银员没有发现,便按照低价格商品收款。在不考虑数额的情况下,甲的行为构成(B)
A. 诈骗罪
B. 盗窃罪
C. 侵占罪
D. 强迫交易罪
解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行为特征是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物。甲的行为既采用了欺骗手段,又实施了秘密窃取的行为,由于被骗人并没有因被骗而对高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524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