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综合课法理学(法的渊源、效力与分类)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法律渊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法律渊源可以分为实质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和形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
B. 法的实质渊源是指法的真正来源,是法产生的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物质生活条件
C. 法的形式渊源指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
D. 各国的形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效力不存在差别
解析:某一行为规则之所以被认为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就是因为它是以特定方式创制出来的,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因此,不同种类的法律规范因其创制主体、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各国的法律渊源因为历史和各种原因,是不太一样的。英美法系判例法是正式渊源,而大陆法系不存在判例法。本题选D。
2.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组成部分的是(D)
A. 我国批准加入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
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解析:D选项属于司法解释,不是我国法律渊源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A选项属于国际条约,B选项属于行政法规,C选项属于法律,ABC选项都是我国法律渊源的组成部分。本题选D。
3.下列关于法的渊源,表述错误的是(B)
A. 习惯法指经有权的国家机关以一定方式认可,赋予其法律规范效力的习惯和惯例
B. 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判例法是绝大部分国家重要的正式渊源
C. 法律学说是法的非正式渊源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发布的具有规范性内容的决定和决议,也属于法律渊源
解析: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判例一般不是正式渊源,或仅是非正式渊源,制定法是法律的主要渊源;而在普通法法系国家中,除制定法外,判例法也是重要的正式渊源。B选项错误。本题为选非题,因此B选项当选。
4.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是(C)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 国务院各部委
解析: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C选项正确。AB选项是狭义上法律的制定主体。D选项是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
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指导性案例的公布机关是(B)
A. 省高级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全国人大常委会
D.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解析:指导性案例又称案例指导制度,是新世纪我国法治实践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它为案件裁判提供统一的标准,为法官或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提供一个尺度范围,同时也促使裁判者在裁判过程中准确适用法律。目前指导性案例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发布的多批次指导性案例,它没有经过立法机关发布,但它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已经开始发挥一些作用,已成为我国非正式法律渊源的组成部分。本题选择B选项。
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有权全面修改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A)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解析: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全面修改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只能部分修改基本法律。因此本题选A。
7.在我国登记的航空航班上,美国人麦克和同行的阿拉伯商人艾里巴巴有仇,在其水中投入足够量的有毒物质,导致艾里巴巴在飞机降落在米兰机场后身亡。关于这起案件,倘若适用我国的法律,依据是(B)
A. 属人主义
B. 属地主义
C. 保护主义
D. 普遍管辖
解析:中国法律对外国公民的适用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在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的适用问题;二是对中国境外的外国公民的适用问题。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适用中国法律,中国法律既保护他们在中国的合法权益,又依法处理其违法问题。若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外对中国国家或中国公民犯罪,按中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构成犯罪的除外。在本题中,美国人的犯罪行为实施在中国的飞机上,中国的船舶、航空器视为中国的领土,按照属地主义的原则,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因而适用我国法律的依据是属地主义。B选项正确。
8.关于法的溯及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 法律生效后,对生效之前的行为没有效力
B. 法律生效后,对生效之前的行为效力可溯及既往
C. 法律生效后,对生效之前的行为效力一律无效
D. 法律生效后,对生效之前的行为效力一律有效
解析:根据法的一般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但也有例外情况,特别是刑法中,目前各国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罪轻的,可以适用新法。B选正确,ACD项均不准确。
9.关于法的溯及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法在公布之后即具有溯及力,即新法可以适用于公布之前的行为
B. 法生效之后即具有溯及力,即使其生效时间晚于相关行为发生时间
C. 法不具有溯及力,因此只有在新法公布并生效之后发生的行为才能适用新法
D. 法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为了更好地打击犯罪,在法律技术上有时具有溯及力
解析: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颁布并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原则上,法不具有溯及力,但在例外情况下,法可以具有溯及力,如刑法中,目前各国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因此D选项正确,ABC项错误。
10.我国《刑法》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该法条体现了法的效力的( )原则(A)
A. 属地主义
B. 属人主义
C. 折中主义
D. 保护主义
解析:我国的船舶和航空器属于我国的领土(船旗国主义),按照属地主义原则,在其上发生的法律争端应该适用我国的法律。A选项正确。
11.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折中主义指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80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