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891
申论
给定资料
1.2015年6月下旬,5月份启动的湖北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仍在持续。两个月来,各地各单位围绕“守纪律、讲规矩、作表率”主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风廉政宣教活动,全省389.9万党员和各级非党员干部受教育做到了“全覆盖”。
湖北省“四大家”(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省人大)各位领导一致关心、支持和参与宣教月活动。省直各部门和全省各地党政“一把手”把抓好宣教月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亲力亲为,主动部署,极大地提升了宣教月活动的气场。
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台等省直单位党委(党组)领导带头宣讲纪律和规矩。
工作推进有专人负责、安排布置有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有制度保障、活动开展有各类载体……各地各单位改变过去由纪委(纪检组)“单一作战”抓宣教月为各部门“协同作战”抓宣教月,奏响了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的“大合唱”。
2.2015年3月,广东惠东县科级干部钟启章负债10多亿元携家族十几人“失联”。据初步调查,涉及债权人82人,债务总额超过14亿元。
虽然长年违规经商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但钟启章突然失联后,浮出水面的“钟氏”家族生意之庞大和欠债数量之巨,仍让人震惊。
钟启章是惠东县本地人,在周围人眼里“八面玲珑、擅长交际”,此前担任过中国银行惠东支行副行长、惠东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副主任、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其哥哥钟启文也曾当过惠东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两年前才辞职经商。
钟启章幕后经商已久。一名陈姓债权人是钟启章的高中同学,两人相识20多年。他透露,钟启章经商十几年,“圈子内的人都知道”。他在幕后操作,然后以家族其他人的名字“出头”。家住黄埠镇的债权人蔡老汉说,他跟钟启章的债务中,整个交易都是钟启章出面,谈好条件后由其弟弟钟启信签名。在蔡老汉提供的欠条上,钟启信是借款人,钟启章是担保人。
钟启章掌控的家族生意涉足的产业有房地产、餐饮、娱乐、外贸,在惠东县黄埠镇还有一家鞋业生产公司,仅厂房场地设施就价值三四千万元。家族实业成为借债“杠杆”。官员借债时,都是以其本人及幕后操控的家族财产作为担保,并许以高利息。如钟启章家族持股的金河湾楼盘在当地颇有名气,自2005年开发,三期工程中每一期市场价值都有数亿元。钟启章在借钱时常称“我就是暂时资金周转困难,你看我金河湾的楼盘,一卖就是好几个亿,还怕没钱还你吗?”这些看得见的财产,成为钟启章大肆借钱的基础。
钟启章案中.7亿多元债务中,以钟启章名义借款有1亿多元,其余债务钟启章基本都是担保人,多数担保都属于“信用担保”。当地民众眼里,在多个重要经济部门当过领导的钟启章是不折不扣的实权人物。“钟启章不是一般人啊,银行、国资办,哪个不是重要部门?还管着产业转移园上万亩土地。”蔡老汉说,这样的人做起生意来,谁不借给他钱啊?
我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都明文规定,禁止官员个人或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钟启章长期经商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失联前,其违规经商问题却未被发现。
基层熟人社会不出事没人举报的环境,是“影子老板”得以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市县基层属于熟人社会,涉及干部经商的事,圈内人要的是“大家一起发财”,自然不与外人说;圈外人要么不知道,要么知道了也抱着“与我无关”的心态。除非有利益纷争,少有主动“结仇”得罪人的。广东省委党校张教授认为,应增强民众法治意识,鼓励群众监督举报,增强防控力度。
有些蹊跷的是,钟启章案至少涉及82名债权人。但半年过去了,到惠东县公安局报案的债权人还不到一半。出现如此状况,部分是因为债权人中有不少是当地公职人员,怕说出来会影响工作,更怕借款来源说不清楚。一名债权人表示,惠东县有官员借给钟启章的钱有1000多万元,“按工资他们哪里可能有那么多钱?”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其实,一些官员的违法违纪问题,并不是平时没有露出马脚,只缘人们习惯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而导致“人人眼中有,个个嘴上无”。钟启章的“影子老板”问题,绝不是长期未能发现,而是一直享有利益共同体的缜密保护,是利益共同体使“影子老板”做大,这也是“公开的秘密”。
3.管好财政资金、公共资产,筑牢预算约束力的防线,是建设廉洁政府的一个关键环节。政府部门花钱随意,未必就是腐败,但廉洁政府一定不允许花钱随意现象大行其道,不遏制乱花钱现象,廉洁政府就是一句空话。
既要打造廉洁政府,也要打造廉价政府。所谓廉价政府,即指一个精简的、成本很低的、不浪费纳税人血汗钱的政府。归根到底,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得过紧日子,比如要做到“约法三章”: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兴建,二是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曾说过,有的地方和部门花钱还是大手大脚。当前,民生花钱很多,如果压缩政府开支,把钱用在刀刃上,不仅能够提升政府公信力,更能让公众享有较为健全的公共服务。
值得提及的是,从近年来的惯例看,基本各部门的支出都是实际花销比预算高。换言之,决算远超预算似乎成了一种习惯性动作,人们见怪不怪,有的部门更是心安理得。决不应放任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下去。对此,应从三方面入手,其一,凡是乱花钱的,下一年度就少给钱;其二,凡是乱花钱的,除了要求其说明详细情况,还应该建立基本的问责机制;其三,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归根到底,要管好政府钱袋子,就必须完善监督体系,从健全《预算法》人手,从立法层面加大预算监督。此外,加大信息透明,让公众参与监督。监督有力,随意花钱的空间逼仄了,廉洁政府、廉价政府就水到渠成了。
“官多扰民”。“吃皇粮”的人太多,行政机构过于庞大,会生出种种弊端,譬如形式主义的“套话”人人深恶痛绝,可是“套话”仍然处处不绝;官僚主义的“冗员”个个大呼精简,但是“冗员”仍然有增无减……这是为什么?就在于机构庞大。机构为什么会庞大?原因又在于政府不“廉价”。而政府之所以不“廉价”,根本原因又在于缺乏纳税人的“成本一效率”预算约束。简单说,几十年机构改革为何始终未能走出“放权一收权”的怪圈,且越改越臃肿、越改越庞大,反腐倡廉、勤政高效为何三令五申却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就是政府并不用为其“大”而承担任何经济责任。
相对于“廉洁”,“廉价”更朴实、直观,更大众化,寓意更深刻、丰富,更富于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廉洁”即为官清白,不贪污不受贿,办事节俭,不铺张不浪费:其评价对象虽然可以是政府,但主要还是政府官员。“廉价”,除了“廉洁”的基本内涵,更突出了政府作为“公用品”加给社会的成本应该最小化的要求;其评价对象虽然可以是政府官员,但主要是政府。“廉洁”,突出的是政府或官员的外在形象,而“廉价”却特别强调作为人民自己的政府即“人民政府”的内在本质(比如实现从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的转变)。
人民政府人民“喂”,人民政府“为”人民。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但这种服务也是有代价的,需要计算成本、效率。若无“廉价政府”,即无“和谐社会”。人民需要“廉洁”的、德才兼备的官员,但更需要“廉价”的、有效率的政府。
4.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内容。积极借鉴历史上优秀的廉政文化,对于今天进行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今天的社会与古代社会有很大差别。因此,借鉴历史上优秀的廉政文化,应充分挖掘其本质内涵及一般规律。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为官之德,官德思想和传统的德治文化深刻影响着官员的选任,治国、平天下的最重要前提是修身、齐家。只有个人道德品质达到了为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039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